( 钩子事件 )发布会大屏幕熄灭的瞬间,北京亦庄小米汽车工厂的掌声里混进几声突兀的嘘声。直播弹幕突然炸出满屏问号:“雷总说的‘媲美保时捷’就长这样?”定价21.9万起的小米SU7,没等来预期中的“价格屠夫”欢呼,反倒被网友做成对比图——左边是概念车流线型的锋芒,右边是量产车略显敦实的车尾,配文:“PPT造车和实物不符这毛病,新势力祖传的?”
( 技术拆解 )专业汽车博主@电机先生连夜拆解数据:SU7风阻系数0.195确实全球顶尖,但量产版为通过碰撞测试加宽的轮眉、抬高的底盘,生生把概念车的“超跑感”改成了“家用轿跑”。更微妙的是前脸设计,封闭式格栅搭配三角形大灯,像极某款月销不过千的冷门电动车。“学保时捷没学来神韵,倒把比亚迪汉的商务气质抄岔了道。”有网友毒舌评论。
( 定价策略争议 )横向对比更显尴尬。同样20万价位,极氪007全系标配800V高压平台,智己L6能用固态电池,SU7标准版却还在用400V架构。小米展厅里,摸着车门接缝的潜在买家王磊直言:“手机圈那套‘性价比’话术,在汽车市场根本玩不转。”毕竟谁愿意花二十多万当“首批小白鼠”?社交媒体上流传的订单截图显示,72小时大定数据中近三成是可退的“犹豫单”。
( 转折点 )戏剧性的是,试驾媒体却给出相反评价。汽车之家实测中,SU7 Max版2.78秒破百的成绩,把同场测试的Model 3 Performance甩开半个车身。更让传统车企冒冷汗的是车机系统——中控屏滑动跟手度堪比iPad Pro,CarIoT生态能控制2000+智能设备。“这根本不是车,是装着轮子的智能手机。”某合资品牌工程师私下感叹。
( 行业暗线 )倒回三个月前,雷军拜访奔驰总部的照片早露端倪。业内人士透露,小米最初想复刻手机打法,用极致配置贴成本定价,但供应链给出的电池报价直接击穿预算。最终妥协的方案:基础版砍配置保价格,顶配堆黑科技树口碑。这种“跛脚鸭”策略,恰暴露了新玩家在传统制造业的无力感。
( 悬念收尾 )首批交付倒计时30天,维权群里已有人转卖订单。但有趣的是,二手平台加价最多的竟是顶配创始版——或许市场在用脚投票:愿意为“小米汽车”买单的人,要的不是性价比,而是那个“能晒朋友圈的尖叫值”。所以问题来了:当米粉和车圈路人想要的根本不是同一辆车,雷军到底在取悦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