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媒体指中国汽车耐用性仅及德系一半,易腐蚀、品质逊于欧美

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销量飙升,看似风光无限,可一份俄媒报告如“照妖镜”般,无情揭示了其致命短板。

俄罗斯媒体指中国汽车耐用性仅及德系一半,易腐蚀、品质逊于欧美-有驾

这份评级直指中国车在耐用性方面只达到了德系的一半,极寒环境下两年就出现锈蚀穿透,品质也比不过欧美品牌。这份“成绩单”背后,是不是存在硬伤,还是说市场与环境不匹配导致的代价?

俄罗斯汽车市场的“天上掉馅饼”

说起中国车在俄罗斯那么火,得追溯到2022年,那年局势特别乱,俄乌冲突一爆发,西方国家对俄罗斯施加制裁,把欧美的车企逼得纷纷搁置在俄罗斯的生意,好几家跨国车企都暂停了在那边的运营,超过15家左右。

俄罗斯媒体指中国汽车耐用性仅及德系一半,易腐蚀、品质逊于欧美-有驾

像雷诺、丰田、大众、现代这些都接连退出俄罗斯,汽车行业一停滞,就意味着几百万人的工作没了着落,也预示着俄罗斯车市将迎来一段空白期。

趁着这个时机,中国车企抓住了机会,市场份额不断攀升,渐渐变成了最大的替代力量。以前俄罗斯车市基本上是西方品牌把持,而中国的品牌份额还不到百分之一。

俄罗斯媒体指中国汽车耐用性仅及德系一半,易腐蚀、品质逊于欧美-有驾
俄罗斯媒体指中国汽车耐用性仅及德系一半,易腐蚀、品质逊于欧美-有驾

西方撤离之后,市场的供需关系彻底失衡,本土的拉达和几款车型根本撑不起局面,消费者几乎没有新车可挑选,导致新车销量也大幅下降。就在这会儿,中国车企迅速出手,趁机填补了这片空白市场。

啥原因呢?主要是因为中国车厂反应特别快,推出的车型多样、性价比高,配备也不断升级,完全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另外,价格实惠,售后服务也做得不错,让不少买家觉得划算,跟国外品牌比起来,挺有竞争力的。而且,中国车企在技术创新和设计上也不断追赶,逐渐赢得了市场的认可。再加上,国产品牌的宣传力度越来越大,品牌影响力也逐步增强。这样一来,占领市场的速度也就自然快了许多。

俄罗斯媒体指中国汽车耐用性仅及德系一半,易腐蚀、品质逊于欧美-有驾

原因挺明了的吧,中国车企的优势得从供应链说起,国内有一整套完整的汽车产业链,能迅速调配整车和零配件,直接出口出去。

其次,价格也是一大杀手锏,中国车的性价比普遍挺高,涵盖了经济型到中高端的各种细分市场,在同级别的SUV里,中国车的价格几乎只有德系车的一半。

俄罗斯媒体指中国汽车耐用性仅及德系一半,易腐蚀、品质逊于欧美-有驾

对普通俄罗斯家庭而言,买得起才算是真实的需求,买车不是啥奢侈品,而是生活刚需,特别是在冬天冰天雪地的日子里,出门基本都得靠车。

真是这样,不到一年时间,俄罗斯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中国品牌的汽车,甚至在俄罗斯的汽车销量排行榜上,全部都是中国汽车品牌。

俄罗斯媒体指中国汽车耐用性仅及德系一半,易腐蚀、品质逊于欧美-有驾

从2023年到2024年,俄罗斯连续两年成为中国车出口的第一大市场。仅在2024年,我国就向俄罗斯出口了115.8万辆,比去年多出了27%。

但是,情况也开始有些变了,到了2024年底,一篇名为《俄罗斯出租车司机对中国车有所不满》的报道在俄罗斯媒体上出现,里面透露出一些俄罗斯司机对中国汽车的意见,比如耐用性不好、变速箱出问题啥的。

俄罗斯媒体指中国汽车耐用性仅及德系一半,易腐蚀、品质逊于欧美-有驾

接着,又有一项俄罗斯做的调查显示,使用中国汽车的车主中,有65.3%的人觉得中国车的质量还得改进。

俄罗斯消费者对中国汽车品牌的看法中,核心技术不够先进、可靠性和耐久性有待提升、售后服务体系不够完善、产品质量稳定性难保证,以及外表虽然漂亮但实际体验跟不上这些,都成了他们的主要评价。

俄罗斯媒体指中国汽车耐用性仅及德系一半,易腐蚀、品质逊于欧美-有驾

重重考验

在外人看来,俄罗斯似乎是中国车的“理想市场”,随便投放就能畅销十之八九,但真正进入后才发现,日子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一旦销量有所增长,接连而来的就四道难关,能不能熬过去,直接影响到中国汽车在俄罗斯是否能稳住脚跟。

俄罗斯媒体指中国汽车耐用性仅及德系一半,易腐蚀、品质逊于欧美-有驾

第一道关卡:气候太严酷,俄罗斯的冬天冷到令人咋舌,特别是西伯利亚地区,零下几十度几乎是家常便饭。在这样的天气里,车子启动困难,电池很快就没电了,车身的金属也容易变得脆弱。

更要命的是,冬天为了防滑,很多地方都撒上大量的融雪盐,盐水一旦粘在底盘上,就像慢性毒药似的,普通的钢板车过不了多久就会被腐蚀穿。有的中国车两年底盘就锈穿了,而同批次的德系车只会出现点表面生锈,还是能坚持下来。

俄罗斯媒体指中国汽车耐用性仅及德系一半,易腐蚀、品质逊于欧美-有驾
俄罗斯媒体指中国汽车耐用性仅及德系一半,易腐蚀、品质逊于欧美-有驾

第二关,政策越来越严,俄罗斯政府不想让汽车市场一直陷在低水平的竞争中,所以规定也越来越严格。就拿车辆认证说吧,以前可以在国外进行测试,现在必须在俄罗斯本地的实验室搞定。

于是,这一来,检测周期被硬生生拉长到一年,花费也跟着蹭蹭涨了一倍。俄罗斯本就有很严的年检制度,现在这样一折腾,车主的用车年限也变短了,厂家成本也是直线上升。

俄罗斯媒体指中国汽车耐用性仅及德系一半,易腐蚀、品质逊于欧美-有驾

第三关:口碑变差,当车刚一缺货,为了抢时间抢市场份额,很多中国车企几乎把国内版直接推向市场,没怎么进行适配性的调整。

短时间看起来销量挺不错,可要是长远考虑,口碑或许会出现麻烦。一开始俄罗斯消费者追求便宜,“先开着试试”,可用久了后才发现耐用性不行,评价自然就会变差。

俄罗斯媒体指中国汽车耐用性仅及德系一半,易腐蚀、品质逊于欧美-有驾

出租车行业里面最能体现问题的例子莫过于:中国品牌的出租车跑个15万公里就得退出市场,而欧洲品牌的车则能轻轻松松跑到25万甚至30万公里。普通车主们也都在抱怨:中国车的发动机撑个五六年差不多就得换了,欧美车的则能用十年到十五年都没啥大问题。

有车主还算过账:买中国车开五年,修修补补和保养的钱可能比车子原价还多,口碑一旦搞砸,要想重新赢得信任几乎没戏。

俄罗斯媒体指中国汽车耐用性仅及德系一半,易腐蚀、品质逊于欧美-有驾

到了第四关,几位大佬又纷纷“杀”回来了,西方的汽车巨头们也都纷纷重返俄罗斯,这下让中国车企在那边的竞争压力更大了。各种原因叠加,第一季度一年里,俄罗斯就关掉了两百多个中国汽车的展厅。

虽说中国汽车在俄罗斯的销量有所缩减,可中国品牌占比还是超过一半嘛。而且,我们国内的各个汽车大牌也都在想办法,比如在抗腐蚀、防寒耐用这些方面,都是拼了命地找宝贵的经验呢。

俄罗斯媒体指中国汽车耐用性仅及德系一半,易腐蚀、品质逊于欧美-有驾

这些经验将来有望成为打开欧洲、北美等成熟市场的通行证,对中国车企来说,这可不是轻轻松松就能搞定的事情,而是一场必经的磨炼。只有熬过去,才能真正迈入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虽然中国车企遇到一些挫折,但另一方面,中国汽车正拼命向南美、中东、东南亚等地大力出口,特别是在新能源这个领域,展现出强劲的势头。

俄罗斯媒体指中国汽车耐用性仅及德系一半,易腐蚀、品质逊于欧美-有驾

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总额将连续10年领跑全球,在海外市场也越发受欢迎,这也算是抵消了俄罗斯市场带来的冲击。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