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街头,网约车川流不息,荣威的身影随处可见,这景象却难掩荣威的尴尬处境:曾经的汽车市场劲旅,如今却主要依赖网约车订单维持生计。
这背后,是怎样的战略失误和市场困境?
让我们抽丝剥茧,细细探究。
荣威的产品线本不算寒碜:轿车、SUV、MPV,一应俱全,覆盖了主流车市的大部分细分领域。
按理说,如此完整的阵容,销量不该如此低迷。
然而,去年荣威销量仅为13.8万辆,远低于20万辆的目标,甚至比2023年的15.72万辆还下滑了。
这就像《史记》中记载的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最终也难逃历史的洪流,令人唏嘘不已。
荣威的困境,核心在于品牌形象的迷失。
起初,荣威试图跻身高端市场,打造高冷形象,却收效甚微;随后又转向中低端市场,推出大量平价车型,导致品牌定位模糊不清,消费者对其认知混乱。
这如同庄子笔下的“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荣威在市场变幻莫测的大环境下,没能及时调整方向,最终迷失了自我。
新势力品牌的崛起更是雪上加霜,荣威在品牌影响力方面已明显落后。
荣威iMAX8曾被寄予厚望,希望借此车型进军高端MPV市场。
这款车起售价18.88万元,甚至比传祺M8还略高。
然而,市场表现却大跌眼镜,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传祺M8和别克GL8等老牌劲旅。
原因在于iMAX8的实用性和豪华感未能达到预期,那些所谓的“黑科技”功能,如“魔屏”、“魔吧”煮茶功能,实际应用性差强人意。
“魔吧”煮茶,操作繁琐,清洁不便,实用性远不如一个普通的储物空间。
此外,荣威车型质量问题频发,发动机故障、漏油、天窗异响、变速箱故障等投诉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品牌口碑,这就好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细微的瑕疵最终累积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荣威的高端化梦想,因此破灭。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落后,也拖了荣威的后腿。
“你好,斑马”智能系统曾一度让荣威在智能化领域占得先机,但随后荣威却在智能化和新能源化道路上摇摆不定,错失了最佳发展时机。
这如同“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战略上的犹豫不决,最终导致荣威在核心技术方面缺乏竞争力。
更糟糕的是,荣威的营销力度不足,品牌影响力远不如竞争对手,经销商的服务质量也参差不齐,这些问题共同导致荣威的市场份额不断萎缩。
荣威的未来,该如何走?
清晰的品牌定位至关重要,是主打性价比,还是专注高端服务?
这都需要一个周全的战略规划。
上汽集团雄厚的资源,是荣威扭转乾坤的关键。
提升产品质量、完善服务体系,才能让荣威浴火重生,重回巅峰。
这将是一场持久战,需要荣威拿出足够的决心和魄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