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木的“悲壮退场”与印度逆袭背后的秘密

2018年那个燥热的夏天,铃木修老爷子撂下一句“死也不向中国市场低头”,把长安铃木50%的股份以1块钱“白菜价”甩卖,头也不回地离开了中国。

这波操作当时惊掉众人下巴——要知道铃木可是最早来中国掘金的日系车企,1993年就和长安联姻造出了奥拓、雨燕这些国民神车,巅峰时期年销25万辆。

可随着中国人买车越来越讲究“大空间”“高配置”,铃木却死磕小型车不肯转型,销量断崖式下跌到10.5万辆,最终只能含泪退场。

要我说啊,铃木修这倔老头还真没后悔!

人家转头就在印度混得风生水起,2021年全球狂卖276万辆汽车,比咱们国产车前两名的销量加起来还多。

在印度每卖出10辆车,就有4辆挂着铃木标,去年更是靠着307万辆的总销量,把41%的市场份额揣进口袋。

铃木的“悲壮退场”与印度逆袭背后的秘密-有驾

这哪里是“败走麦城”?

分明是“东方不亮西方亮”!

但咱也得说句公道话:不是铃木的车不好,奥拓开了十年不散架、雨燕至今还是改装圈宠儿。

实在是中国人买车要的不仅是皮实耐造。

当大家都在追求“移动客厅”般的SUV时,铃木还端着巴掌大的小车当宝贝,这不就像在火锅店卖寿司——再精致也抓不住中国胃啊!

商业世界没有永远的输赢,只有适不适合。

铃木修用1块钱的悲壮退场,换来印度市场的万亿狂欢,这波“以退为进”你看懂了吗?

说到底,车企要想活得滋润,不仅要守得住匠心,更要读得懂人心。

那些年错过铃木的车友们,请在评论区说说你最怀念哪款经典车型?

点赞过千,下期咱们深扒铃木在印度逆袭的骚操作!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