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摊牌了:10分钟充满不是为了续航,是想掀了燃油车的桌子

讲真,每次车展,我都觉得是一场大型魔幻现实主义的行为艺术。

尤其是在成都车展上看到小鹏P7这套数据,3.7秒零百,10分钟灌进去525公里续航,我第一反应不是“牛逼”,而是“坏了菜了”。

这不是技术发布会,这是宣战,是小鹏不装了,摊牌了,对着整个行业喊话: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你以为10分钟充525公里,是在解决续航焦虑?

错。

这是在用闪电战的逻辑,直接爆破燃油车最后的“加油快”这个心理舒适区。过去电车主的长途,那叫“朝圣”,得提前规划好充电桩,算好时间,跟西天取经一样,九九八十一难,少一难都到不了家。现在小鹏的意思是,不用了,别取经了,我给你个任意门。

10分钟是什么概念?就是你在服务区停个车,去上个厕所,纠结一下是买烤肠还是买玉米,回来电就满了。这已经不是充电了,这是在给电池泡压缩毛巾,加水就膨胀,一瞬间的事儿。他们还特意强调,不光是自家超充桩,国网的桩也能用,20多分钟也能充个八九不离十。

这就很恶毒了。

如果说之前自家的超充桩是修了个VIP专属传送阵,那现在适配国网,等于把所有公共厕所都改造成了传送点。这是要把整个燃油车的补能体系,连根拔起。最好的防御是进攻,但比进攻更牛逼的,是直接把对方的餐厅给爆了,让所有人都没得吃,只能来我家吃速食。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对这种简单粗暴的逻辑,简直是又爱又怕。

爱的是这种效率,怕的是这种内卷。这已经不是在造车了,这是在修仙。别人还在筑基,小鹏直接掏出了元婴期的法宝,就问你怕不怕?

然后是那个3.7秒的零百加速。

讲真,现在电车谈加速,已经有点像玄幻小说里比谁的法宝更亮了,大家都能发光,无非是亮度不同。但小鹏这次整的花活儿,是告诉你,我这个“雷电法王”不光会放闪电,还会咏春。

中置电驱,50:50配重,双腔空悬,DCC智能阻尼,前窄后宽的鸳鸯胎……这一堆名词,普通人听了跟听天书一样。但你把它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这哥们儿不光跑得快,而且下盘极稳,是练了金钟罩铁布衫的。

这帮工程师简直就是疯子!

他们在赛道上刷了个1分38秒的圈速,在麋鹿测试里搞出了90km/h的成绩。这是什么意思?

这不是为了让你去赛道豁车,99%的车主一辈子都不会摸到赛道。这是在进行一种“表演”,一种肌肉秀。就像一个武林高手,他不需要真的天天去打架,他只需要在武林大会上徒手捏碎两块砖头,所有人就都懂了,以后见着他得绕着走。

这种性能冗余,才是普通人最大的安全感。你永远用不到那个极限,但你知道那个极限就在那里,就像你银行里的存款,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最近我颈椎又不大舒服了,感觉就是开车开的,座椅这玩意儿真是玄学。

但最让我觉得离谱,甚至有点想笑的,是那个24小时耐力测试。

平均时速220公里/小时,连续跑24小时,中间充电32次,每次十几分钟。这是什么精神?这是何同学附体的精神。这是三体人看了都想复活过来研究一下的地球迷惑行为。

谁家好人开车平均时速220啊?你是在开F1还是在躲外星人追杀?

这个测试的荒诞性,恰恰证明了小鹏的心态。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在常规维度上跟你掰手腕了,他们要创造一个极端到不讲道理的场景,然后在这个场景里把自己打个半死,再爬起来告诉你:你看,我都这样了,还没死。

小鹏摊牌了:10分钟充满不是为了续航,是想掀了燃油车的桌子-有驾

这已经不是产品力的问题了,这是“心态爆了”的典中典。它在向所有同行传递一个信号:我已经疯了,你们谁敢陪我一起疯?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充电比喻成泡压缩毛巾可能有点离谱,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一个道理?都是用一种近乎魔法的方式,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形态转换。小鹏现在要做的,就是把P7这台车,从一个交通工具,变成一种魔法道具。

但是,讲真,对于那些已经给脑子里装了奔驰APP的人来说,你就算能原地起飞,他还是觉得三叉星标更香。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那是玄学,不讲道理。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实验室,而在横冲直撞的老头乐。同样的,品牌力的关键,也不在你这台机器本身有多硬核,而在于用户心里那点执念。

小鹏摊牌了:10分钟充满不是为了续航,是想掀了燃油车的桌子-有驾

所以小鹏P7这次的“整活”,本质上不是秀给用户看的,是秀给同行看的。这是一种掀桌子式的竞争法则,一种“我不好过,你也别想睡”的自爆式卡车冲锋。

所以别问谁会赢,问就是所有人都得疯。

欢迎来到大乱斗时代,谁也别想体面。

小鹏摊牌了:10分钟充满不是为了续航,是想掀了燃油车的桌子-有驾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