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插电混动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新选择。2024年中国市场插混车型销量已突破450万辆,同比增长85%,远远领先于纯电车型的增长率。插混产品凭借续航灵活、使用成本更低的特点,迅速占领用户心智。尤其是在中大型轿车领域,市场上不乏竞争力强劲的代表车型。其中,比亚迪汉L DM-i凭借成熟技术体系与稳定用户口碑站稳主流,而即将推出的领克10 EM-P则通过更先进的电驱架构与高阶智能平台加入战局。这两款插混轿车在架构、配置、理念上各具特色,适配人群差异明显,本文将展开详细对比。
领克10 EM-P:三电机驱动系统提升综合路况适应力
领克10 EM-P作为领克品牌在中大型插混轿车市场的全新战略产品,技术路径选择上更为激进。该车型搭载P1+P3+P4三电机系统,构建前后桥的独立动力输出能力。后轴P4电机具备独立控制特性,使其具备真正意义上的电动四驱系统,面对冰雪、湿滑或复杂路面时能够实现更快的扭矩调节与动力响应。
整车底盘采用前双叉臂+后多连杆悬挂结构,相比传统轿车悬挂系统支撑更强,弯道稳定性与驾控感更出色。结合领克TCR赛事调校经验,该车在日常驾驶之外,也具备较强的动态表现能力。
智能硬件方面,车机系统搭载高通8295芯片,保证车载娱乐、导航、语音识别等日常使用流畅性。同时,整车配备英伟达Thor智能辅助芯片,算力达到700TOPS,能够支持城区高阶辅助驾驶功能,包括智能泊车、车道变换辅助、前车识别与自适应导航等。
车内配置方面,领克10 EM-P采用哈曼卡顿23扬声器系统,音质表现立体,结合AR HUD抬头显示系统,进一步提升科技感体验。续航部分,车辆具备超过200公里的纯电行驶里程,在多数城市日常通勤场景中无需发动机介入。而在亏电状态下,后轴电机依然可独立驱动,保障行驶体验稳定一致。
比亚迪汉L DM-i:平台成熟,注重节能与家庭通勤效率
比亚迪汉L DM-i在市场中已有多轮用户验证,其搭载的DM-i系统为插混平台中的代表之一。高配车型采用电四驱系统,但后电机为非独立式结构,主要优势在于系统响应一致性与能源效率优化。整体动力响应偏向平稳,发动机与电机协同输出逻辑成熟,系统运行高效、节能。
底盘结构为前麦弗逊+后多连杆,调校方向注重舒适性,适合频繁城市通勤或长途乘坐场景,滤震效果良好。尤其对后排乘客体验的优化,体现出其对家庭用车的考量。
在智能平台方面,汉L DM-i配备高通骁龙788G车机芯片,辅助驾驶部分集成英伟达Orin-X芯片,算力为254TOPS。系统可支持常规L2级辅助驾驶功能,包括自动巡航、车道保持与预碰撞警示等,操作逻辑成熟,日常使用无明显短板。
整车搭载丹拿音响系统,12至16扬声器配置,根据车型不同略有调整,整体音响风格偏柔和耐听。纯电续航方面同样为200公里级别,能够满足城市电驱需求;亏电后自动切换至发动机主导驱动,更侧重燃油经济性控制,适合使用频率高的通勤用户。
在中大型插混轿车市场上,领克10 EM-P与比亚迪汉L DM-i分别代表了“技术进取派”与“成熟稳健派”的两种典型路径。领克10 EM-P凭借多电机四驱架构与高算力智能平台,在操控、智能辅助驾驶和科技配置方面走在前列;而比亚迪汉L DM-i则以可靠系统逻辑和节能调校赢得长期用户口碑。两者在相近价格区间内提供了各自擅长的价值方向,选择何种产品,关键在于你更看重哪些维度的用车体验。技术可以不断演进,但用车需求永远是因人而异,真正合适的,才是最优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