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俄罗斯联邦技术监督与计量局的禁令简直来得有点儿猝不及防。
东风、解放、汕德卡等五大中国卡车品牌,突然被封杀。
理由呢?
刹车、噪音、紧急呼救设备不符合标准。
可仔细一看,这招儿根本不像是为了安全,反倒更像是切蛋糕。
是的,你没听错,俄罗斯不敢明说的,但想做的,大家心里都明白削弱中国车企的市场份额。
而这一切,仿佛早已被策划好。
俄罗斯明知道这些车在全球其他市场都能稳稳的,突然拿出极寒环境不符合的借口,就像是随便挑了个理由,而背后的动作呢?
才真正能看得出背后有鬼。
你说,是不是已经习惯了?
早在2012年,阿根廷也曾上演过类似安全不达标的大戏,结果却狠狠地捞了一把。
而俄罗斯的操作,明显比那更狠,直接要求中国车企在俄罗斯本地建厂。
这种套路你熟悉吧?
当年大众在中国的成功,特斯拉在上海的落户,都得靠本地化生产来打破冰封。
不过,现实总是让人不太好接受。
为什么呢?
这些被禁车型,像是汕德卡ZZHS,年初才刚通过了欧盟的WVTA认证,按照常理,这车在极寒环境下应该也没什么大,咋到俄罗斯就突然崩盘了?
唉,俄罗斯显然是玩得有点儿深,打的可是技术牌,背地里想的却是市场份额。
就像去年的卡玛兹,拿到35亿卢布的政府补贴,但今年市场份额却没顶住,这会儿抬起头来,直接把矛头指向了中国品牌。
简直是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
这件事的背后,得好好琢磨琢磨。
这是不是一种市场操作,想让中国车企低头,甚至逼着我们本土化生产?
如果是,那又意味着什么呢?
从另一个角度看,俄罗斯这波操作可能不完全是坏事。
就像当年日本车企进入美国市场,进得了,待得住,还得靠本地化生产来打破欧美的质疑。
对中国车企而言,可能也该趁着这次机会,升级技术和本土化生产,换句话说,俄罗斯给我们了个技术逼迫,也许,这真是一次危机转机。
当然,俄罗斯国内的车主,嘴里却没那么好听。
你想想,解放卡车在零下30度冻得连暖气都不管用,福田的刹车距离也成了隐形雷区。
俄罗斯车主对中国车的吐槽,那可不是一点点,你能想象他们的感受吗?
进口车给自己带来麻烦,咱们自己掏钱买单,谁能忍?
这一切,像是一个真正的大考,而中国车企还真得做足功课,下一次,想来俄罗斯卖车,不再是价格一挡全行的时代。
不过,车企这边吃亏,也未必是坏事。
毕竟,丰田当年进美国的时候,岂不是也是从走到墙角再到独占鳌头的?
要说现在,俄罗斯也不止是封杀车企那么简单,它是通过封杀的表象给中国车企敲响警钟。
真要在这儿站稳脚跟,那只能靠本土化。
你想让车企在这里生根发芽,就得有创新技术。
眼下,你也许会想,俄罗斯凭什么就敢这么干?
,可冷静想想,俄罗斯毕竟是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它的举动完全有底气,哪怕要逼我们本土化生产,哪怕要给我们一记狠招,它也是实实在在的商业博弈。
而且,别忘了,尽管在俄罗斯市场被重创,但中国车企的步伐也越来越稳了。
眼下,俄罗斯的这一招反而让中国车企将目光放得更远不仅是俄罗斯市场,其他国家、其他市场,它们的扩张和渗透正走得如火如荼。
这次挑战,或许真能把中国车企推向另一个高峰。
所以,真正的角力才刚刚开始。
俄罗斯这一招,不仅仅是封杀了几辆车,它给中国车企上了一课,真正的胜负还得看谁能在这场博弈中坚持到最后。
你怎么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