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昨晚突然有人发了条消息,语气里带点得意——问界M8的ADS 4备案成了。
每次遇到这种热闹,楼下那只流浪猫都比我反应慢半拍。
数据?
45EFLOPS的AI算力,10亿公里的训练。
大伙都在转发,像是春晚抽红包,谁抢到谁心安。
我看着手机屏幕,脑子里冒出来的却是小区停车场那个拎着菜篮子的阿姨,问我:“这车真的会自己开回家吗?”
别看官方说得风生水起,这事儿背后可是一地鸡毛。
群里有人不信邪,前几天还赌气说,等ADS 4推送,他头发都掉光了。
结果今天真推送了,他在群里发了张自拍,头发还挺茂密。
你说巧不巧?
讲真,这年头,新能源车主和技术升级的关系,和追星差不多——嘴上叨叨,心里还是盼着。
每次华为乾崑官方甩出新数据,大家都像围观高考放榜,总觉得“这回能成”。
说到升级,真不是光有“遥遥领先”就能稳住人心。
之前特斯拉搞FSD,小鹏玩NOA,说得天花乱坠,结果极端天气一来,AI就原地罢工。
问界M8这回说自家AI会在暴雨、夜路和各种幺蛾子场景下“经验值拉满”。
可在现实里,谁没遇到过下班高峰,路边大爷骑着电瓶车横穿马路?
讲道理,数据再牛,老百姓还是想知道:我这车能不能别闹乌龙,别让AI把自己当成赛车手。
你要说最玄学的,还得看这波“分批可视化交付”。
以前买车像打电话排号,“你前面还有三百人”,现在好了,直接APP上看进度条。
有人说这是“体验升级”,我倒觉得更像手机游戏里的每日签到,用户焦虑全靠刷新页面缓解。
其实,新能源车圈子里,大家都怕“等消息石沉大海”,问界M8这一招,算是把“别让用户瞎猜”做得明明白白。
我记得有一次在路边偶遇个问界M8车主,他边插充电桩边吐槽:“你说,AI天天搞升级,咱们这帮人就是小白鼠吧?”
周围人都笑,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清楚,智能驾驶这碗饭,吃的就是信任和胆量。
升级来了,激动归激动,真让AI接管方向盘,照样手心冒汗。
说白了,咱们买的不只是车,是一次“全新生活方式”的入场券。
至于靠谱吗?
得拿命试。
广告词吹得飞起,实际路况就那么回事。
你别说“AI老司机”,有时候导航带我绕进死胡同,我都怀疑它是不是在考验人性。
行业里谁都想当“遥遥领先”的主角,可车主们更现实。
“用脚投票”成了新能源车圈的日常。
升级体验谁用谁知道,吐槽起来可比点赞还快,微博热搜一夜能翻好几页。
说到这,你会发现,智能驾驶的热闹和焦虑,全写在每个人的脸上。
朋友圈里一群人夸“历史性时刻”,其实也有人一边升级一边录视频,生怕哪天自家车“灵异事件”上新闻。
智能化的路,哪有那么多奇迹,更多的是泥泞和反复试错。
今天问界M8高调上线,明天谁又能保证不会翻车?
行业的进步,永远和焦虑、调侃、冒险捆绑在一起。
有意思的是,问界M8这次的玩法,不只是秀技术,更是在“秀心理”。
你看,分批交付、可视化、数据透明,说穿了就是让用户觉得“我被重视”。
大家都知道,车是冰冷的,服务却能暖心。
新能源车圈的竞争,早就不是谁家马达轰得响,而是谁能让用户有安全感。
毕竟,技术这东西,数据、训练、算力,普通人哪懂啊?
能不能稳稳地带回家,才是硬道理。
再说,智能驾驶这几年,真是被卷得头皮发麻。
特斯拉、蔚来、小鹏……每家都说自己“遥遥领先”,可一到现实路况,谁敢拍胸脯?
问界M8这次敢当“排头兵”,背后是整个产业链的博弈。
智能驾驶是中国汽车想要上桌的入场券,谁都不想掉队。
数据说,问界M8背后的AI训练,顶得上老司机开了十万年。
听着像笑话,但你仔细想,今天你在五环上堵车,明天AI或许真能替你分担点麻烦。
说到底,技术升级不是一场短跑,是马拉松。
每一次推送、每一个进度条,背后都是一群程序员熬夜的黑眼圈、用户的朋友圈吐槽,还有行业里无休止的拉锯战。
你说这波升级是不是“奇迹”?
也许是,也许不是。
谁家的AI先翻车,谁就先上热搜,这才是智能驾驶时代的真实。
写到这儿,天都快亮了。
问界M8的升级像一场深夜闹剧,等到太阳升起来,朋友圈里又是另一番热闹。
智能汽车的故事没完没了,明天会不会又有新瓜?
没人能说准。
你要问我怎么看,反正我还挺期待哪天AI能认出菜市场门口的那条狗。
等到那一天,也许才算真智能。
你呢?
你相信你的车能带你穿过生活的迷雾,安全到家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