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到北京现代4S店一个接一个关门,心里就咯噔一下,觉得这牌子怕是要凉。可抬头一看,韩国首尔梅花鹿似的不停冒出新现代,走在路上出租车清一色挂着现代车标,这种对比属实扎心。中国游客录视频吐槽:“满街都是现代,人家去年净赚120亿美元!”这玩意儿妥妥是把“你自己不爱用的”却成了别人发财的宝贝。咋就觉得有点讽刺呢?而我们都说现代过气了,可他不但没跌倒,还活得挺滋润,全球市场赚个盆满钵满。
正常来琢磨,这是不是有点不正常?为啥一个我们眼里“快要过气”的韩系品牌,在别人那却“日进斗金”?现代国际市场吃得开的底气,其实还真一部分来自中国——中国工厂成了他们的“血包”,这不是笑话,是真让人笑不出来。你看,同样是卖车,中国新势力年销二十来万辆,吹得天花乱坠,现代默不作声地直接全球卖了七百多万辆,八成五都是海外销路。而且,不光出口多,单价还高,泰国满街现代出租车要比中国车贵三成左右。也就是说,中国制造的现代车,明明出自我们的工厂,却可以在国外加价卖、赚得盆满钵满;我们自己的品牌反倒只能靠低价抢市场,甚至贴着五折、八折的标签强推销量。
于是问题就来了,咱们中国出口量全球第一,看着风光,但平均单车售价才一万八左右美元,还没日韩品牌的一半。中国车在俄罗斯不光便宜,还得一路打骨折价没人敢炒高。一句“听到中国品牌就直接砍价”,挺让人心酸。技术带不动溢价,销量换不来尊严,它就是这么现实。现代单车利润比我们的比亚迪高六倍,全行业利润加起来,还不如现代“一个人吃独食”赚得多。你说图啥?
这时候,你该琢磨,现代怎么敢放话“烧钱能把中国车企烧死”?从数据看,还真不是吹牛。人家单车利润率能稳定在百分之十,比我们三到五点高出两三倍。简单说,现代哪怕亏个两三年,也能硬扛,咱这边只要一个季度利润掉点儿,脸色就不好看了。可怕的是现代还用上了“以华制华”的脑筋——韩国人自己研发,用中国电池,用华为搞智能驾驶,用中国供应链把全球市场串起来。他们砍掉中国不赚钱的型号,把工厂变成出口转运站,利用人力成本和技术优势,反手“反攻”亚非拉市场。我们自己辛辛苦苦建供应链、学技术,人家借力打力,甩我们一条街。
再看看我们这边什么样?国内车企只会互撕闹价格战,有人掀桌子,有人发倡议书求别乱砍价。整个行业一年利润还掺着补贴水分,海外抢市场自断经络。俄罗斯用户买中国车,三年小毛病一堆,二手没人敢买,残值率惨不忍睹。现代就不一样,残值率能守60%,用事实说话。
核心的差距,其实还在品牌和技术这两个环上。现代把自己的LOGO做成了金字招牌,全球哪里都认,比亚迪在国外再怎么牛,老外一听中国品牌第一反应就是“便宜货”。吉利都得贴沃尔沃的标,才能在欧洲卖个好价钱。可我们却老是纠结“技术强等于品牌强”,这不是一回事。现代一年的研发投入100亿美元,堪比咱小鹏全年的营收。人家把钱都砸到长远利益上去了,咱这边还在为眼前订单斤斤计较。美国人刚给现代批了210亿美元扩产电车,欧洲也备着31款随时收割,那可能是明天的赢家。
问题真相其实挺简单:“你怎么活得下去,和怎么活得好”本质不一样。现代告诉我们,低价只能让你苟活,品牌才让你活得体面。现在中国车企学着现代的路数,长安、上汽抱团带供应链出海,泰国工厂挂了40%的本地化率,期待也能卖得高价,说不定就是未来的希望。长城拼命靠碰撞评级在澳新加价卖车,李书福喊着“别只卖大铁皮”,一副力挽狂澜的劲头。
可有一个关键,他们最狠做的,就是“用中国供应链磨刀”。如果我们的车企还只会靠低价出口,那现代这种‘借刀杀人’的路子,我们永远玩不明白。想突围,必须转变思路,要真把技术做成品牌,把品牌做成溢价,国外市场才能像现代那样拿到更多利润。否则,车企的生死线不在产能,不在订单,而在你是不是有人愿为你的名字买单。
有点像是足球,练了半天技术哪怕比皇马强,可大家只认曼联的队服标。中国车企技术确实有进步,新能源、电池比现代好,可老外第一反应还是“你不就是个便宜替代吗?”这种认知才是真正的难题。只要我们还停留在“我技术比你好,我就能赢你”,那现代、丰田、本田都会用“品牌+技术”的组合让我们望尘莫及。
到底怎么打破这个壁垒?我们的车企能不能有一天让老外为“比亚迪”这个LOGO掏出更多钱?现在的答案还不明朗。只会拼价格战,最后就是全行业赔钱赚吆喝,补贴把自己补塌了,品质服务跟不上。你想让全球市场认你,都需要一条长长的品牌路。
这黑暗的日子谁都不愿见,可不面对就永远没有机会。中国车企要问自己三个问题——
“为什么卖便宜就有销量?”这是不是技术+品牌的表现?
“为什么咱们的车残值率这么低?”是不是消费者其实对厂商没有信心?
“为什么人家现代敢‘烧钱烧死中国车企’?”是不是人家有深厚的利润和品牌池?
等你想明白这三个问题,不再只盯着价格、短期市场,不再把补贴当救命稻草,而愿意为长期品牌投入砸重金,为长期服务做保障,为每一个出海的产品多问一句“如何让这个LOGO值钱”,那时候中国车企才可能从“低价的出口大军”变成“全球有门面有尊严的品牌集团”。否则,现代烧钱的新招式,恐怕还会带来第二波、第三波行业寒冬。
选择权始终在自己手里。技术牛逼不等于品牌牛逼,只有两个都要,才能走得远、活得好。中国车企,敢问一句,你想混一口饭吃还是要杀出新世界?这才是赛道的本质分水岭。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