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9月1日,《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迎来新一轮安全升级。
今天起,《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正式实施,替代了此前实施的2018版标准。
这一新国家标准针对电动自行车的生产、销售和安全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将从源头上提升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性能,影响全国约3.8亿辆电动自行车的生产与使用。
01 新国标的多方面安全升级
新国标在多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安全升级。它不仅强化了非金属材料的防火阻燃要求,还明确了电动自行车使用塑料的总质量不应超过整车质量的5.5%。
同时,新标准增加了电动机低速运行转矩等要求,完善了电池组、控制器、限速器的防篡改要求,提升了制动性能要求。
对使用铅酸蓄电池的电动自行车,整车质量上限由55公斤提升到63公斤,这有助于提升车辆的续航里程。
02 防篡改技术革新,从源头遏制改装
新国标针对非法改装问题增加了多项防篡改设计。增加了电池组与控制器之间的识别和匹配功能,一旦出现不匹配的情况,电动自行车将无法骑行。
国家轻型电动车质检中心检验员演示了防篡改功能:当车辆标称电压为48V时,如果增加电池使电压达到60V,车辆就无法运行,这有效防止了用户对电池电压的篡改。
新规还规定,当车速超过25公里/小时,电动机将自动停止提供动力,从技术上杜绝了“私自解速”的可能性。
03 防火阻燃标准提升,减少火灾风险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频发。根据国家消防救援局的统计,2025年上半年,全国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7048起。
为解决这一问题,新国标加严了防火阻燃指标,要求弹性软件材料、纺织品、皮革等非金属材料具备更高的阻燃性能,降低材料被引燃的可能性和剧烈燃烧程度。
规定塑料总质量不得超过整车质量的5.5%,这一标准旨在降低塑料燃烧带来的火势扩大和有毒烟雾风险。
04 智能化功能增强,北斗定位成亮点
新国标还增强了电动自行车的智能化功能,要求具备北斗定位、通信和动态安全监测功能。
北斗模块可提供经度、纬度、速度、定位时间等信息,主要为用户提供实时三维位置、速度和时间服务。
城市物流、商业租赁等经营性活动用车必须加装北斗模块,而一般家庭用车可选装北斗模块,且私家“小电驴”可以选择关闭该功能。
05 生产和销售过渡期安排
对于生产和销售,新国标设置了明确的过渡期。自2025年9月1日起,不得生产、出厂不符合新国标要求、未依据新国标取得CCC认证的电动自行车。
对于2025年8月31日及之前按照旧标准生产的车辆,允许销售至2025年11月30日。
2025年12月1日之后,所有销售的电动自行车产品均必须符合新标准规定。
06 消费者如何选购合规车辆
消费者在选购电动自行车时,应注意查看CCC认证标志和产品合格证。
出厂销售的电动自行车应当获得认证并在车身上标注CCC标志,表明这辆电动自行车经过指定认证机构的认证,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要求。
消费者还应核对随车附带产品合格证上的产品型号、整车编码等信息参数与实车是否一致。
如需进一步核实产品合格证真伪和CCC认证证书是否有效,可扫描产品合格证上的二维码或登录全国认证认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cx.cnca.cn)查询确认。
新国标实施后,消费者已购买的不符合新标准的车辆不会被强制淘汰。
各地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以旧换新等政策加速更新换代。
经销商们正在调整销售策略,许多品牌推出以旧换新补贴。“我们通过以旧换新补贴、车辆租赁等模式,确保12月1日前实现旧国标车合规清零。”绿源集团副总裁陈文胜表示。
随着新国标落地,电动自行车行业将迎来更加规范、安全的发展新阶段。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