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把手新国标将实施:你的爱车可能不合规了?

再炫酷的开门方式,也比不上关键时刻能救命的一拉。

工信部一纸征求意见稿,正在悄然改变中国汽车门把手的设计走向。20259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公开征求意见。这份文件明确规定:每个车门的车门外把手在任意状态时,相对车身表面应具备不小于60mm×20mm×25mm的手部操作空间。

这一技术参数意味着曾风靡一时的全隐藏式汽车门把手将退出历史舞台。据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披露,该标准计划于202711日正式实施,为车企留下了充足的产品调整周期。

车门把手新国标将实施:你的爱车可能不合规了?-有驾

标准制定背景:安全隐患催生强制性国标

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浪潮的推进,隐藏式车门把手近年来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标志性设计之一。车企借此创新提升产品辨识度和美观度,同时降低风阻系数。

然而,这类设计在实际应用中逐渐暴露出诸多安全隐患。工信部指出,在 碰撞、起火等事故中,断电现象使电动式外门把手、电动式车门内把手失效,增大救援及逃生阻碍

车门把手新国标将实施:你的爱车可能不合规了?-有驾

日常生活中,不少消费者已经遭遇了隐藏式门把手带来的不便。有用户反映找不着、打不开、还夹手等问题,甚至有乘客表示绕着车身转了一圈,愣是没找到门把手

更严重的是在紧急情况下的风险。与传统凸出式门把手相比,隐藏式车门把手在碰撞事故中暴露的安全风险显著高于传统车辆车门把手。当车辆遭遇剧烈撞击时,电子门把手可能因线路中断或车身形变导致完全失效,延误黄金救援时间。

车门把手新国标将实施:你的爱车可能不合规了?-有驾

新规核心内容:机械冗余与操作空间成硬性要求

征求意见稿提出了两项核心要求:

一是机械冗余强制配置。每个车门(不包括尾门)应配置具备机械释放功能的车外门把手,确保在锁止装置处于锁止状态时,发生事故后非碰撞侧车门能通过车门外把手开启。

二是明确操作空间尺寸。要求门把手区域提供不小于60mm×20mm×25mm的操作空间,这一规定直接宣告了全隐藏式门把手设计的终结。

对于车门内把手,新规同样要求配备具备机械释放功能的装置。如果车辆装备了电动式车门内把手,还必须配备机械释放功能的内把手作为应急备用。

这些规定填补了当前标准体系的空白。目前国内现行标准QC/T 988-2014《汽车车门拉手》仅对传统门把手的耐久性、机械强度等基础性能作出规定,而新国标将专门针对电动化、智能化门把手的特殊安全需求建立技术规范。

行业响应:车企已积极调整设计

面对即将实施的新标准,多家车企表示已开始调整产品设计。广汽集团内部人士透露:目前广汽已经针对法规要求完成了相应开发车型的梳理,现在在研发的产品方案都做了梳理和调整

阿维塔公关部相关人士表示,该品牌与长安汽车集团一道受邀参与了新国标讨论,所有新品都将严格按照国家法规要求执行。吉利汽车、深蓝汽车等品牌工程师也证实,最新产品已经采用传统或半隐藏式门把手设计。

有趣的是,特斯拉设计总监Franz von Holzhausen此前在接受采访时也透露,特斯拉正在重新设计其车门把手系统,让乘客在紧急情况下更直观地操作车门。这表明全球汽车行业已经开始反思隐藏式门把手的安全隐患。

根据标准制定流程,社会各界可在20251122日前通过书面或电子邮件方式向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反馈意见和建议。此后标准将进入正式发布流程,为汽车企业预留约一年多的过渡期。

深层思考:科技创新不能偏离安全底线

门把手新国标的制定引发了对汽车行业发展方向的深层思考。当 科技感安全感出现冲突时,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重庆日报评论指出,一些企业将炫酷作为车门把手营销噱头,用电子集成替代机械冗余,这种重形式轻安全的倾向需要被校正。消费者可能被新颖的设计吸引,但未必充分了解其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

新华网视评强调:任何科技创新和美学设计,必须基于安全底线之上,不能为了好看损失好用。这一观点得到了众多网友的认同,有网友直言:再炫酷的开门方式,也比不上关键时刻能救命的一拉

事实上,车门把手只是汽车智能化浪潮中安全底线思考的一个缩影。从智能驾驶术语规范到电池安全要求,监管层正在构建多维度的规则体系,确保技术创新不降低安全基准。

随着2027年实施日期的临近,汽车门把手将迎来一场回归安全的变革。吉利、广汽等车企已明确表示,在研车型将全面满足新标准要求。

更大的意义在于,这项新国标将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路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当科技感与安全性产生冲突时,安全永远是第一标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