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7出战不利,广汽本田“坐困愁城”!

作为一款全新车型,月销三位数显然是不及格的!

P7出战不利,广汽本田“坐困愁城”!-有驾

2025年,东风日产凭借N7,广汽丰田凭借铂智3X,都在电动汽车市场大秀了一把。唯独广汽本田,至今没有“回魂”的迹象。

作为华南日系三巨头之一,1998年成立的广汽本田,曾凭借雅阁、飞度、奥德赛等驰骋车市多年。然而,如今的它“坐困愁城”。

据广汽集团披露的产销快报显示,今年5月,广汽本田仅实现新车销售13,410辆,同比暴跌58.0%;1-5月累销124,630辆,同比暴跌28.2%。是广汽集团跌幅最大的整车板块。

P7出战不利,广汽本田“坐困愁城”!-有驾

并且在这之前,广汽本田已经连跌了4年。

从2020-2024年,广汽本田年销量分别是,81万辆、78万辆、74万辆、64万辆、47万辆,呈现加速度下跌趋势。

从集团最大的整车板块,到吊车尾的“败家子”,广汽本田怎么了?

电动化屡战屡败

要说这几年广汽本田完全没作为,肯定是有失偏颇。但它的确是动作频频,又毫无建树。

尤其在新能源转型方面,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

2018年广州车展,广汽本田发布了纯电的VE-1,是其电动化转型的开端。

P7出战不利,广汽本田“坐困愁城”!-有驾

只不过,这款基于缤智平台打造、挂着理念标的小型SUV,就和广汽丰田那款挂着传祺标的iA5差不多意思,属于合资企业在新能源大潮方兴未艾时刷存在感的“玩票之作”。

毕竟,那个时候无论是丰田还是本田,都还没有下定决心要全面电动化。所以,这款VE-1的产品力和最终命运可想而知。

2021年,本田正式向全球发布了电动化战略,宣布到“2040年全面停售燃油车”,同时设定了“2030年电动车销量占比达到40%”的目标。

紧接着,本田中国发布纯电的e:N品牌。只不过,从该品牌诞生伊始,“油改电”的质疑就从未停止过。其后,广汽本田先后推出了e:NP1(极湃1)和e:NP2(极湃2)。但这两款新车上市以后,都没能激起像样的水花。

据第三方平台统计,极湃1销量最高的时候只有千余台,低的时候接近于0,今年前5个月累销只有819台。极湃2表现略好,但也只维持在三位数水平。今年前5个月累销只有956台。

第三方平台的极湃1和极湃2销量数据

2024年,本田又推出了“烨”品牌,虽然这次拿出了真正意义上的纯电平台——云驰架构。但命名的争议,让它一开始就被蒙上了阴影。

这年广州车展,广汽本田顺势发布“1113”战略布局:1个全新的电动品牌(烨)、1个全新的电动车工厂、1个纯电现地开发模式、3款以上的全新电动车。

但这个“宏伟”的战略,给广汽本田带来了新的灾难。

首先,从一开始,网民对于“烨”品牌的抵触和吐槽从未停止,即使广汽本田在新车宣发期刻意淡化了品牌,只提及P7车型名称,但阴影始终伴随。

P7出战不利,广汽本田“坐困愁城”!-有驾

其次,为了电动化战略,广汽本田在广州黄埔区新投建了一座工厂,总投资35亿元、年产能12万辆。

然而,P7上市后的市场反响相当冷淡,4月销售437台,5月销售142台。即使把极湃1和极湃2算上,广汽本田纯电车型的月销规模也不超过1000台。

P7出战不利,广汽本田“坐困愁城”!-有驾

所以,如果纯电车型不能尽快实现爆发式增长,那么这座新工厂将面临极大的产能闲置困境。

资料显示,目前广汽本田已经建成的整车生产基地,有黄埔工厂、增城一厂、增城二厂,以及新能源专属的开发区工厂,总年产能超过了70万台。

但从2023年开始,广汽本田年销量从未超过70万台,今年前5个月进一步跌到了12.5万台,产能闲置问题十分严峻。

P7出战不利,广汽本田“坐困愁城”!-有驾

本田招牌不灵了

如果说,燃油车向新能源切换的过程中,国内所有合资企业都不可避免陷入了被动。那么这种被动性,在广汽本田表现得尤为明显。

作为合资公司,广汽本田长期遵循一套固定的产品导入模式,外方主导产品,中方配合销售,在产品定义、开发等方面均没有太多话语权。

油车时代,有本田的金字招牌托底,产品导入一款就能卖爆一款。但在新能源时代,这招不灵了。

P7出战不利,广汽本田“坐困愁城”!-有驾

这几年,越来越多合资公司开始了自我革命,或者将产品开发权移交给中方伙伴,比如通用、日产和丰田,或者直接借助中方股东或合作伙伴的技术能力,为合资公司导入产品,比如福特、马自达。

然而就跟现代起亚一样,执拗的本田,也很难做到这一点。

据东风本田内部人士透露,对于本田方来说,利润比占有率更重要,所以即使今年车市如此内卷,东风本田S7的价格依然定在了25.99万起,丝毫不愿意“纡尊降贵”。

广汽本田虽然将P7价格下调到19.99万起,但市场对于本田的失望情绪,让这款车注定命运多舛。

P7出战不利,广汽本田“坐困愁城”!-有驾

今年3月,广汽丰田推出了铂智3X,尺寸比元PLUS更大,配置、价格比元PLUS还香;4月,东风日产N7上市,尺寸、配置、动力和价格,都不输给同级别的自主车型。

彻底“放下身段”的两家合资企业,也迎来了市场重新认可。铂智3X上市一小时订单破万,并登顶4-5月合资新能源车销量冠军;N7上市50天,累计大定也突破2万台。

日系三大,丰田和日产都找到了破局的方法,唯有本田,依旧在“坚守”。

所以,不止是广汽本田,东风本田的日子同样不好过。今年1-5月,东风本田累销只有12.2辆,同比下滑39.8%。其中,S7的累计销量也只有三位数。

P7出战不利,广汽本田“坐困愁城”!-有驾

写在最后

据说,P7和S7的销售表现,让本田CEO三部敏宏都惊了,他曾在公开场合反思:“这两款车(S7和P7)的销售形势非常严峻......和竞争对手相比,他们有点太贵了,我们在考虑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只不过,本田如何醒悟那是本田方的问题。作为合资公司,广汽本田该如何在“电车卖不好,油车不好卖”的困境下及时止损?是现阶段以李进为首的营销团队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