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大众ID.6的销毁令,德国人砸碎了自己的“性价比真相”

汉堡港的钢铁粉碎机轰鸣作响,二十二辆崭新的大众ID.6在液压臂下扭曲变形,最终化为一地废铁。

这不是事故车召回,也不是质量缺陷处理,它们被销毁的唯一“罪名”,是来自中国,售价只有德国同级车的三分之一。 经销商格雷戈里·布鲁德尼站在法院门口怒吼:“我进口手续合法、缴清关税,凭什么要我自掏1.5万欧元一辆的销毁费? ”大众集团的回应冰冷如铁:“这些车只能在中国卖,踏进德国就是原罪! ”

中国产大众ID.6的销毁令,德国人砸碎了自己的“性价比真相”-有驾

当德国民众点开大众德国官网,根本找不到ID.6这款车。

取而代之的是“同级升级版”ID.7,标价6万欧元(约47万人民币),堪比奔驰GLC的门槛价。

被送上销毁台的ID.6,在中国市场售价仅25万人民币。

有德国网友当场算账:这22.7万元的差价,足够在二手车市场提一辆宝马3系!

对比还在后面:

“我们花的钱里,到底有多少是车价,多少是‘大众标’的赎身费? ”德国汽车论坛上的这条热评,三天内被顶了2.4万次。

中国产大众ID.6的销毁令,德国人砸碎了自己的“性价比真相”-有驾

大众集团辩解称:中欧版本存在“核心差异”。

发言人列出一串术语:欧洲强制eCall紧急呼叫系统、高压电池安全标准、车载软件适配。

布鲁德尼甩出检测报告:所有车辆已用大众原厂软件改装,通过德国联邦运输管理局(KBA)的TÜV认证,完全合规!

参数对比:

“所谓技术差距,根本填不平三倍价差的水分。 ”德国《明镜周刊》直接戳破真相。

大众ID.3的电池成本对比,暴露了价差的根源:

大众茨维考工厂的工人月薪超4000欧元(约3.1万人民币),而上汽大众安亭工厂的工人基础工资仅5000元。

当德国因俄乌冲突承受电价暴涨时,中国稳定的绿电供应让生产线成本再降40%。

“销毁车辆的本质,是德国工业对成本失控的恐慌。 ”汉堡经济研究所的报告一针见血。

三十年前,德国大众把桑塔纳引入中国,售价20万人民币,比德国本土贵5倍。

当时中国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买辆桑塔纳要掏空百年积蓄。

“德国技术值得溢价! ”这句广告语刻进了一代人的记忆。

如今剧情彻底反转:

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达491万辆,碾压德国成为全球第一;

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车出口106万辆,在德国市场份额突破5%;

慕尼黑车展上,比亚迪、蔚来们展台被欧洲工程师挤爆,而大众展区门可罗雀。

汉堡法院的判决书里藏着更残酷的设计:

除每辆车1.5万欧元销毁费,布鲁德尼还需每月缴纳总计1.76万欧元的车辆监管费。

中国产大众ID.6的销毁令,德国人砸碎了自己的“性价比真相”-有驾

“这摆明是要逼我破产! ”这位从业32年的老经销商在听证会上颤抖控诉。

风暴过后,德国海关悄然修订条例:

平行进口车必须额外通过11项“安全认证”,提交长达200页的技术文件。

变相封死了中国车入德的通道。

柏林4S店里,马克指着ID.7的价签对销售冷笑:“这价格够我买辆中国版再搭台宝马摩托车! ”

销售记录显示,事件曝光后两周,大众德国电动车订单骤降37%。

与此同时,比亚迪在德销量暴涨300%,韩国起亚趁机推出“公平定价计划”。

中国产大众ID.6的销毁令,德国人砸碎了自己的“性价比真相”-有驾

大众股东大会上,CEO奥利弗·布鲁姆强调“供应链优化”,宣布将更多产线迁往中国。

台下股东举手质问:“既然中国成本更低,为什么不让德国人享受低价车? ”现场一片死寂。

二十二辆ID.6的残骸被装上货轮,作为金属原料运回亚洲。

它们或许将在某座中国工厂里熔铸重生,变成新的电池、新的车身,一辆即将返销欧洲的比亚迪。

当德国人自己都算清这笔账时,铁锤砸碎的又何止是车?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