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过西成高铁的人大概都有过这样的疑问:明明是连接西北和西南的大动脉,为啥最快只能跑 250 公里?要知道,现在我国很多高铁都能轻松飙到 350 公里,可这条 658 公里的线路,像是被秦岭按住了 “加速键”。
你可能不知道,西成高铁最初设计的就是 350 公里时速。2011 年甬温事故后,全国高铁都进行了安全反思,这条线也跟着降到了 250 公里。可问题是,降速容易,再想提上去就难了 —— 不是不想快,是硬件不允许。
就说轨道间距,跑 350 公里需要 5 米宽的间距才够安全,可西成高铁的轨道只有 4.6 米。差的这 0.4 米,就像穿了小一码的鞋,想跑快都怕崴脚。还有弯道半径,350 公里时速需要至少 7000 米的弯道半径,可西成高铁有些地方只有 3500 米,相当于开车时突然拐小弯,根本不敢加速。更别说 25‰的最大坡度,差不多是每走 1000 米就要升高 25 米,列车爬坡时速度自然上不去。
这些问题在秦岭隧道群里更突出。西成高铁穿越秦岭的隧道加起来有 134 公里,光 10 公里以上的特长隧道就有 7 座,最长的天华山隧道快 16 公里。整条线 93% 的路段不是桥就是隧道,相当于每走 100 公里,93 公里都在洞里或桥上。想改造这些隧道?先不说要花几千亿,秦岭的生态保护红线就卡得严 —— 这里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随便挖隧道很可能破坏环境,之前西汉高速为了保护生态,特意搞 “少挖少填”,高铁改造比高速难多了。
有人会问,现在西成高铁日均客流都 6.6 万人了,比 2018 年涨了 45%,这么大压力,改造不划算吗?算笔账:几千亿的改造费,要是花在新建线路上,反而更划算。而且这条线对沿线经济的帮助已经很明显了 —— 佛坪县通高铁后,年旅游收入涨了 26%,洋县光游客就直接贡献了 4300 万元。要是为了提速把这些收益都投进去,反而不划算。
真正的破局之道,在 2028 年通车的西渝高铁上。这条新线从设计时就按 350 公里时速来,轨道间距留够 5 米,最小弯道半径 7000 米,完全没有西成高铁的硬件短板。到时候它会和成渝高铁连起来,直接分流西成高铁 30% 以上的旅客,尤其是赶时间的商务旅客,以后可以选西渝高铁更快到达。
而西成高铁呢?也不用觉得 “委屈”。等客流分流后,它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服务沿线短途出行上。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追求最快速度,比如去佛坪看熊猫、去洋县看朱鹮的游客,慢一点还能欣赏沿途风景,反而更舒服。
其实现在该换个角度看高铁:不是越快越好,而是越合适越好。西成高铁十年没跑快,不是技术不行,而是在速度、成本、生态之间找了个平衡点。等 2028 年西渝高铁通车,两条线一个跑 “快车道”、一个跑 “便民线”,反而能让西北和西南的联系更紧密。
到那时候,没人会再纠结西成高铁能不能跑 350 公里,因为大家会发现:高铁的真正价值,从来不是单纯的速度数字,而是把沿线的人、风景和经济,都串成一条更有活力的线。你觉得,等西渝高铁通了,你会选快的还是舒服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