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提及天津生产的天虹本田90摩托车,对于摩托车爱好者来说,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存在。然而关于其发展的历史和变迁,可能很多人还不太了解。今天我们就来简单探讨一下它的过去和现在...
在八十年代中到后期,改革开放引领了一波创业潮,一些见机行事的人士成了当时的万元户,人们的消费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当时的交通工具相对落后,摩托车因此成了最便捷的选择。
捷克斯洛伐克产佳娃350
苏联玉兔175
东德依发251
那个时候,国内市场上销售的摩托车主要是国产和一些东欧品牌,如东德的依发、苏联的日出、捷克的佳娃系列等,还有以幸福250cc为主的国内品牌,比如飞星、西湖、原野、黄河、雄狮等。这些摩托车大多采用了笨重的二冲程发动机,质量参差不齐,配件也难以保障。在市场上一炮而红之后,东欧品牌的摩托车逐渐退出了中国市场。取而代之的是,大批进口的日系摩托车开始流入市场,这些摩托车虽多为二冲程发动机,但外形美观,质量可靠,销量十分火爆,广受欢迎。
川崎kc100
铃木TR125
本田H100S
天津自行车二厂也意识到了这一巨大的市场机遇,开始考虑自行生产摩托车。尽管缺乏技术和经验,开始生产的难度不小。但机遇很快降临。得知西德有一条停用的摩托车生产线急需出售的消息后,天津方面立即派人赶赴慕尼黑考察。考察团队发现虽然这条生产线技术落后,但考虑到当时国内的工业水平,使用这条生产线在国内生产是可行的。双方很快达成了购买整条生产线的协议。
邦德迅达普摩托
西德迅达普50摩托
这条生产线正是知名的德国迅达普公司的跨骑摩托车生产线之一。迅达普公司以生产各种排量的跨骑和500-750cc的边三轮车为主,二战前为德国军队提供了大量的军用摩托车,并且出口至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欧洲享有一定的声誉。但随着科技的进步,由于产品技术落后且缺乏资金投入,公司最终宣告破产,不得不出售其生产线以求维持。天津自行车二厂接管了这套生产线,并于1988年推出了迅达K80型摩托车,之后又通过技术改进,推出了K100型摩托车。
迅达K80摩托车
迅达K100摩托
迅达摩托起初因其紧凑的外观和德国血统而受到市场的热烈追捧。但随后产品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启动困难、油耗偏高、发动机设计不合理等,导致迅达摩托成了修理店的常客,其市场口碑受损。当时国内摩托车品牌较少,日本品牌价格较高,迅达摩托还是勉强维持了一段时间。
本田cG125
本田GL145
进入九十年代,节能环保的四冲程摩托车逐渐成为市场主流。迅达已处于破产的边缘,若不及时进行技术革新,倒闭只是时间问题。经过数次会谈和深思熟虑,公司最终决定采用当时技术先进的本田发动机作为新摩托车的动力源。这一改变为迅达摩托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田90卧式风冷单缸发动机
天虹90一代
“天虹”的品牌名是从天津的“天”和本田Honda的“H”结合而来。装载了本田发动机的天虹90,无论是在燃油经济性还是发动机的经济性和耐用性上都有了极大的提升。发动机噪音极低,驾驶过程中几乎只能听到风声,油耗能与当时最省油的嘉陵本田70相媲美。天虹90第一代保留了原型车的大部分特点,最早的一批还配有前导流罩。
天虹90二代
天虹90三代
天虹90凭借其轻巧灵活的车身和省油耐用的发动机一经推出便迅速爆火。其热销势头一度超过了同为合资的五羊本田。当时的售价虽然不菲,但仍然挡不住人们的购买热情。随后天虹陆续推出了新款,虽然车身贴花有所变化,但基本保持了原先的设计风格。
天虹90摩托车身仍保留德国迅达普棱角设计风格
天虹成了有中、德、日三国血统的品牌
天虹90摩托车以其优良的品质、适合各年龄段的驾驶体验和轻快的驾驶感受,连续多年热销。由于后期本田发动机供应问题,天虹的产能开始下降。后期公司还尝试推出了一款自主开发的100cc太子款,但市场反响平平。
本田90的卧式四冲程单缸风冷发动机
到了九十年代末,国内摩托车市场迎来了爆发期。各种摩托车广告在黄金时段频繁播放。新成立的摩托车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些实力较弱的摩托车公司缺乏发动机研发能力,便开始使用成熟的发动机作为配套动力,台湾的三阳、光阳、东泽等品牌尤为突出。国产品牌如力帆、宗申、银钢等以125/100cc立式发动机为主,摩托车品牌的大量涌现也导致市场价格普遍下降,到了2000年后,摩托车的价格下降了三分之一。
本田WNI100
天虹由于缺乏市场竞争力,再度面临破产危机。后来被新大洲本田收购,成为了新大洲品牌的一部分。历经坎坷的天虹90摩托车,最终成为了一代经典。如今,仍有许多摩托车爱好者不惜重金寻找保养良好的天虹90用于日常出行和收藏,因为它不仅是曾经的经典,还承载了跨越时代的故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