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问安世半导体的事,听着人们议论多,我就直说我的看法和来龙去脉。先说重点,这事是中国企业和荷兰公司之间的合作跟争端,牵扯到全球汽车芯片供应。我觉得事儿挺复杂,也挺让人生气。
浙江嘉兴有家闻泰科技,老板叫张学政。几年前他们花了三百多亿买下了荷兰的安世。安世的来头不小,原来是飞利浦的半导体部门,做了很多年汽车用芯片。那些芯片用在刹车、仪表盘等关键地方。买之前安世一直亏损,经营不好。被中国团队接手后,情况变好了。现在安世在汽车芯片全球市占接近15%,世界第三,在国内是第一。客户既有中国车企,也有大众、宝马、奔驰这些老牌车企。生意做得挺大。说实话,我觉得这是中国团队干得漂亮。
但。公司名义上还是荷兰的,总部在荷兰做设计,德国等地有晶圆厂,东莞有最后的切割、封装和测试。这样分工下去,大家都有活儿做。可去年年底,美国以可能涉及军事为由开始制裁闻泰。那会儿安世还没被波及。后来荷兰总部的三位高管私下联系荷兰经济部,想把安世从中国手里拿回去。他们可能想躲开美国的制裁。张学政知道后,把那三个人开除了。我碰到这种事会很气愤,感觉不讲信用。
今年9月29号,美国真的出台新规,要管安世的芯片生产。接着9月30号,荷兰政府用旧法冻结了安世全球30家公司资产,还暂停了张学政在安世的职务,把闻泰的98%以上股权交给第三方托管,理由是“保障欧洲安全”。这做法让我很惊讶,也觉得不合理。要知道安世70%的封装测试产能在东莞,全球每10颗车规级功率芯片有7颗是东莞做的。荷兰那边只负责设计和晶圆生产,没有东莞的后续加工,那些晶圆就是没用的硅片。
事儿发生后,中国商务部快有了反应,限制安世中国子公司向境外出口成品芯片。于是欧洲车企慌了。大众说11月没芯片就停产,宝马慕尼黑库存只够两周,奥迪有两款主力车型停产。算起来,芯片短缺可能让全球每月汽车产量降很多,损失大笔钱。看到这儿,我很无奈,感觉大家都被政策和市场牵着走。
安世中国没有坐等。它宣布独立运营,说荷兰那边的人事变动在中国无效,销售负责人继续工作。东莞工厂也早有预案,马上找国内晶圆和封测厂配合,保证供应链。11月初安世中国还说库存够用到年底,明年新产能在验证,能稳住供应。我觉得这步很聪明,也很必要。
荷兰这才发现,没有中国产能就没法供货。10月底安世中国恢复对欧洲客户供货,但提了几个条件:签新供应协议,说明中国子公司有最终供货决定权;所有交易用人民币结算;出货量按国内需求调整,比以前少30%。结果大众、宝马只能签,因为停一天产损失太大。看到这些,我有点同情欧洲车企,但也觉得规则应该公平。
商务部也说了,荷兰政府干预企业内部事务,造成全球供应链混乱,中方会根据实际情况对符合条件的出口给豁免,但要按规矩来。闻泰表示会用法律维权,说荷兰这做法违背市场规则。我个人认为,法律和规则很重要,不能随便动用老法子去抢控制权。
关键很清楚:中国团队把一家亏损企业做活了。荷兰那边借着美国政策干预,却忽视了关键产能在中国。现在安世中国既能稳住国内供应,也能按条件给欧洲供货,这说明实力摆在那里。我觉得以后各方还得坐下来谈,强硬不能解决长远问题。做生意要讲规则,全球产业链是互相依赖的,谁也离不开谁。看到这种局面,我既担心又有点自豪,担心是因为供应链脆弱,自豪是因为我们的能力在关键时刻能顶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