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打工族崩溃 天塌了 出行成本暴涨

最近,关于电动车要出“史上最严新规”的消息,在咱们老百姓中间传得沸沸扬扬。

很多人一听,心里就咯噔一下,尤其是那些每天靠着电动车穿梭在城市里、为生活打拼的朋友们,更是感觉压力山大。

有人说,这新规要是真落地了,那咱们的“风火轮”岂不是要变成“老爷车”?

以后上班通勤、接送孩子、送个外卖,那时间成本不得蹭蹭往上涨?

电动车打工族崩溃 天塌了 出行成本暴涨-有驾

这日子还怎么过?

大伙儿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毕竟这小小的电动车,承载了太多家庭的日常和生计。

但咱们也别光顾着着急,凡事都得弄个明白,这新规到底是怎么回事?

国家为啥要下这么大力气来管这个事?

咱们今天就坐下来,把这前因后果好好地聊透彻。

首先,咱们得问一个最根本的问题:为什么非要出台这么严格的规定?

是跟咱们骑电动车的过不去吗?

还真不是。

咱们扪心自问一下,现在马路上的电动车乱象,是不是已经到了一个不得不治的关口了?

你看看早晚高峰,多少电动车在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之间“左右横跳”,见缝插针,速度快得像一道闪电,转向灯、后视镜基本就是个摆设。

这种“自由”的背后,是巨大的安全隐患。

咱们来看一组实实在在的数据,国家消防救援局统计过,光是2023年一年,全国因为电动两轮车引发的火灾就高达2.1万起。

这是什么概念?

平均下来,每天都有将近60起火灾跟电动车有关。

更可怕的是,这些火灾很多都发生在居民楼里,很多人习惯把电池拎回家充电,觉得方便,可一旦电池短路、热失控,那后果不堪设想。

前段时间南京那场令人痛心的火灾,不就是因为楼下架空层的电动车起火引起的吗?

电动车打工族崩溃 天塌了 出行成本暴涨-有驾

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就因为这小小的电池,瞬间消逝了。

再看看交通事故,根据公安部门的统计,涉及电动车的交通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在所有交通事故类型中都名列前茅。

很多事故的原因,就是车速太快,刹不住。

明明是一辆按照自行车标准生产的车,却被商家通过“解码”等手段,硬生生把速度提到了摩托车的水平。

你想想,用自行车的刹车系统,去控制摩托车的速度,这不出事才怪了。

所以,国家这次下决心要整治,不是为了给谁添堵,而是血淋淋的教训太多了,安全这根弦,必须得绷紧了。

搞清楚了为什么要管,咱们再来看看这新规到底严在哪儿,都管了些什么。

根据目前流传出来的说法,主要有这么几个大变化。

第一个,也是大家最关心的,就是限速。

新规要求,电动车的最高时速不能超过25公里,而且只要速度一超过这个限制,电机就得直接断电。

这招可以说釜底抽薪,直接从技术上把超速的路给堵死了。

以前那种买车之后找师傅“解个码”,让车子跑得飞快的操作,以后行不通了。

对于那些通勤距离远,恨不得车子能飞起来的上班族来说,这确实是个不小的打击。

原来半小时的路,以后可能要花四五十分钟,每天早上宝贵的睡眠时间可能就要被压缩了。

对于外卖小哥、快递员这些靠时间挣钱的群体来说,影响就更直接了。

但是,咱们也得换个角度看这个问题。

25公里/小时这个速度标准,并不是现在才提出来的。

电动车打工族崩溃 天塌了 出行成本暴涨-有驾

早在2019年开始实施的电动自行车“新国标”(GB17761-2018)里,就已经白纸黑字写清楚了。

也就是说,从法律法规的层面,这几年我们买到的合规电动自行车,本来就应该只能跑这么快。

那为什么我们还能买到能跑五六十公里的车呢?

说白了,就是生产厂家和销售商家钻了空子,在生产环节留了“后门”,方便后续改装。

这次的新规,就是要用技术手段把这个“后门”彻底焊死。

它的逻辑很清晰:电动自行车,就得有自行车的样子和安全性,主要是用来解决“最后一公里”的代步问题。

如果你需要更快的速度,那就应该去考取摩托车驾照,购买符合摩托车安全标准的电摩或者燃油摩托车。

不能再让这种挂着自行车牌照、跑着摩托车速度的“灰色产物”在马路上横行了。

第二个变化,是对车身塑料件的比例做了严格限制,要求不能超过整车重量的5.5%。

这条规定听起来有点专业,但其实道理很简单。

你现在去市面上看,很多所谓的“豪华款”电动车,都用大面积的塑料外壳把车身包得严严实实,看起来很像一辆小摩托,显得很气派。

但这种设计的坏处也很多。

一方面,它增加了车子的重量,另一方面,也是最关键的,它给非法改装提供了绝佳的藏身之处。

宽大的坐桶下面,可以轻松塞进一块又大又重的超标锂电池,这些电池往往质量参差不齐,是引发火灾的重点嫌疑对象。

新规限制塑料件的使用,就是要逼着电动车的设计回归“骨感”,让车架、电池这些核心部件一目了然。

车子变得“清汤寡水”了,你想在里面藏点猫腻,也就没那么容易了。

第三个,就是对安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动车打工族崩溃 天塌了 出行成本暴涨-有驾

比如,对电池仓、电气线路等关键部位,要求使用更高等级的阻燃材料。

这就好比给家里的燃气灶换上更安全的管道和阀门,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着火的风险。

此外,还提到了要增加北斗定位功能。

很多人一听到“定位”两个字就紧张,觉得自己的隐私是不是要被侵犯了。

这一点咱们得看清楚,规定里说得很明白,对于城市物流、商业租赁这些经营性用途的车辆,定位是必须的,这方便企业管理车辆、防盗,也便于在出事故时快速找到位置。

但对于咱们个人购买使用的电动车,在买车的时候,消费者可以自己选择要不要保留这个定位模块。

它更像是一个可选项,而不是强制要求,大家不必过分焦虑。

说了这么多,这一系列变化最终会给咱们老百姓带来什么影响呢?

最直接的感受,可能就是“成本”的上升。

一个是时间成本,车速降下来了,路上的时间肯定会变长。

另一个是金钱成本,更安全的材料、更先进的技术、更严格的生产标准,这些东西都不是免费的,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都会反映到车子的价格上。

以后买一辆合规、安全的新电动车,可能要比现在多花不少钱。

这对于很多预算有限的家庭来说,确实是一个需要考量的现实问题。

这就像我们都知道去正规大饭店吃饭更卫生、更安全,但有时候为了省钱,还是会选择路边摊。

现在国家等于是在告诉我们,为了整个社会的安全,电动车这个“食品”,以后必须达到“大饭店”的卫生标准,路边摊那种没保障的,不让卖了。

这个转变的过程,肯定会有人觉得不适应,甚至觉得增加了负担。

但从长远来看,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当一个行业野蛮生长带来的安全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公共安全时,强有力的规范和引导就是必须的。

这不仅仅是为了保护骑车的人,也是为了保护路上的每一个行人、每一辆车。

一个更有序、更安全的交通环境,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每一个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