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奇瑞全球创新大会的现场,工程师掏出一把电钻,对准一块充满电的固态电池直接钻孔。 刺耳的摩擦声后,电池表面留下清晰的窟窿,没冒烟、没起火,电压表数字稳稳当当,这一幕让全场观众倒吸一口冷气。
传统锂电池哪怕被针尖轻轻一刺都可能爆燃,而奇瑞的固态电池被暴力钻孔后竟还能正常工作。这背后,是能量密度高达600Wh/kg的“王炸”技术,让电动车续航突破1200-1300公里,甚至摸到1500公里门槛。
续航翻倍,只因电解质从“液态”变“固态”
奇瑞固态电池的核心突破在于用固态电解质取代了传统液态电解液。 液态锂电池像一罐摇晃的可乐,电解液容易泄漏、易燃,固态电解质更像一块坚硬的果冻,稳定且耐高温。
这种结构让电池能塞进更多能量材料,能量密度飙升至600Wh/kg,比当前顶级锂电池(约250-300Wh/kg)翻了一倍多。
这意味着同样重量的电池,能让汽车多跑一倍里程。 例如,从北京到上海约1200公里路程,中途无需充电即可直达。
安全测试堪比“酷刑”,电池界“金刚狼”实锤
除了电钻测试,奇瑞还展示了更极端的实验:钢针穿刺、50%挤压变形后浸水,电池仍正常放电。
传统锂电池一旦破损,内部短路会瞬间引发热失控,而固态电解质本身不燃烧,从根源上杜绝了起火风险。
技术秘方:原位聚合驯服“烈马”材料
奇瑞的杀手锏是“原位固化聚合”技术。 传统固态电池像把硬饼干和电极压在一起,容易有缝隙,奇瑞先将液态前驱体注入电池,让它渗透进电极每个角落,再固化成型,实现“天衣无缝”的贴合。
搭配能量密度极高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这套组合拳既提升性能,又降低对昂贵钴材料的依赖。 这也是一场豪赌,富锂锰材料像一匹烈马,充放电时容易结构崩塌,奇瑞需用固态电解质这把“缰绳”牢牢控制它。
量产时间表激进,直接叫板丰田、宁德时代
奇瑞计划2026年装车试运行,2027年全面量产。 这一节奏比丰田(2027-2028年量产)、宁德时代和比亚迪(2027年小批量生产)更为激进。
然而,全固态电池仍面临成本难题:目前生产成本是液态电池的2.8倍以上,一个100度电池包材料成本就超20万元。 奇瑞能否在两年内压住成本,成为量产关键。
中日韩争夺下一代电池王座
全球固态电池赛道已挤满巨头:丰田押注硫化物路线,宁德时代布局氧化物体系,而奇瑞选择聚合物路径,优势是生产线改造难度低。
中国产业链正快速跟进,2024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同比激增4.3倍,全部为半固态电池,主要来自中国企业。全固态技术仍需攻克界面阻抗、锂枝晶生长等难题,有专家比喻“就像让离子在固体里跑马拉松,还得跑得比液体中快”。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