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在修理厂出事故保险是否赔付?

车辆送去修理厂,本来是图个安心,结果半路杀出个“意外事故”——这种糟心事儿你遇到过吗?前几天邻居老王就遇上了这么一档子事儿。他刚把爱车送进修理厂换刹车片,结果维修小哥试车时不小心剐蹭了路边护栏。老王急得直搓手:“这到底算谁的责任?保险公司能赔吗?

其实这种纠纷在生活中并不少见。有人维修期间试车出车祸被拒赔,也有车主拖了三个月没取车,结果修理厂员工开车撞人反而获赔。同样是“修理厂出事”,结局为啥天差地别?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说说这里头的门道。

案例一:试车剐蹭为啥保险不买单?

去年甘肃有位车主就吃了大亏。他的车因为发动机故障送修,维修师傅开着还没检修的车去试性能,结果直接怼上了石墩子。保险公司翻出合同里的“维修期间免责条款”,白纸黑字写着“营业场所维修期间出事不赔”。法院也认定,修理厂控制车辆期间出事确实符合免责情形。

车辆在修理厂出事故保险是否赔付?-有驾

这事儿给大伙提了个醒:签保险合同时千万别跳过那些密密麻麻的小字。现在很多人在手机买保险时,看到加粗加黑的条款就匆匆划到“同意”。但真正出事了才知道,那些条款可能就是救命稻草。有个细节特别关键——保险公司得证明自己确实把免责条款“怼到你眼前”了,比如用醒目标记、单独确认阅读环节,否则这免责条款可能就不作数。

案例二:修好的车没及时取,出事后获赔了?

天津有家租车公司把修好的车放在修理厂整整一个月没提走。结果员工小魏开着这车出门办事,撞伤了路人小朱。这次保险公司拿“维修期间免责”当挡箭牌却没奏效,法院的判决让人眼前一亮:车子都修好检验合格了,明明该交还给车主了,这时候再出事就不能算“维修期间”。更绝的是,租车公司听说出事后第一反应是问“能不能走保险”,这态度直接被法院认定是默许借车行为。

车辆在修理厂出事故保险是否赔付?-有驾

这个反转告诉我们:修车可不是把车扔给修理厂就完事了。取车拖拉可能引发大麻烦,尤其是车辆完成检修后,它就重新回到了“正常使用状态”。这时候修理厂要是擅自用车,车主不及时制止,搞不好真要背锅。

案例三:修车师傅被自己的车轧伤,赔不赔?

重庆发生过更离奇的事故——修车师傅老袁让车主杨某帮忙启动故障车,结果车子突然前冲把他轧成重伤。这事儿保险公司起初咬定“维修期间不赔”,但法院判了个神转折:虽然发生在修理厂,但车辆启动属于“通行状态”,交强险必须兜底赔付。不过商业险确实不用赔,毕竟老袁自己疏忽大意没做好防护。

这三个活生生的例子说明,判断“修车出事能不能赔”得看三个关键点:车辆控制权在谁手里?事故发生时车辆处于什么状态?保险公司有没有尽到提示义务。现在很多修理厂都会给客户发车辆定位,或者用小程序同步维修进度,这些电子记录关键时刻都能当证据使。

说到底,避免纠纷的秘诀就藏在细节里:买保险时把免责条款当“重点课文”来读;送修时和修理厂白纸黑字约定试车范围;修好后及时取车别当甩手掌柜。记住了,保险不是万能钥匙,但它确实是把保护伞——关键得知道伞骨怎么撑开。下次你的爱车进修理厂前,不妨多问一句:“师傅,我这车试车路线规划好了吗?”保不齐这句话就能避开大麻烦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