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企业选工厂地址,一般会先看市场大不大、物流方不方便,还有当地能不能给支持。
特斯拉作为全球知名的新能源车企业,当年要进中国建工厂时,广州也是热门选项之一。
毕竟广州有广汽这样的汽车巨头,也有不少新能源车配套企业。
可为什么特斯拉最终把中国第一个超级工厂,坚定地落在了上海临港,而不是同样有实力的广州?
上海临港能吸引特斯拉,首先是给了特斯拉最需要的政策支持,而且这些支持都是能直接落地的。
上海临港作为自贸区新片区,当时推出了一个关键政策。
允许外资车企独资建厂,这在当时的中国是独一份的。
特斯拉正好想完全掌控工厂的生产和管理,这个政策直接满足了它的核心需求。
不光是独资,临港还为特斯拉做了很多配套服务,比如工厂附近需要一座跨河桥方便运输,政府很快就组织建设,没多久就通车了。
工厂有很多蓝领工人需要住宿,政府又统筹了周边的公寓,解决了工人的住宿问题。
反观广州,当时虽然也有新能源车产业的扶持政策,但更多是针对本土车企,帮广汽、小鹏这些本地企业扩产能、找市场。
所以在政策这一环,广州就落了后。
除了政策,上海临港背靠的长三角产业链,也是特斯拉没法拒绝的优势,因为这条产业链能让特斯拉快速生产,不用等零件。
长三角的新能源车产业链很完整,上海负责工厂的制造和研发,江苏有专门生产电池的企业,浙江有大量做汽车零部件的厂家。
甚至安徽还能帮着做出口配套,整个区域就像一个“大工厂”,各环节能无缝衔接。
比如特斯拉需要的动力电池,从江苏的电池工厂运到上海临港,当天就能送到车间。
需要的汽车座椅、仪表盘这些零部件,浙江的供应商第二天就能送达,几乎不会耽误生产。
广州所在的大湾区虽然也有比亚迪这样的车企,但产业链更多是围绕本土头部企业转,中小零部件企业的数量和密度不如长三角。
有时候特斯拉要个冷门点的零件,可能得等好几天才能到货,这对想快速投产的特斯拉来说,显然不合适。
还有政务效率,上海临港的速度让特斯拉节省了很多时间,毕竟对企业来说,早一天投产就能早一天赚钱。
特斯拉上海工厂从拿地到开工,只用了不到半年时间,这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
因为临港把土地出让、施工许可、环保审批这些流程放在一起“并联办理”,企业不用跑多个部门,也不用等前一个流程结束再办下一个,大大缩短了时间。
广州的政务效率其实也不错,比如企业办手续不用跑很多趟。
但因为管理体制和流程设计的原因,没法像临港这样把多个审批环节压缩到一起,一个项目从拿地到开工,通常要比临港多花2-3个月。
特斯拉当时想尽快打开中国市场,多等2-3个月可能就会错过销售旺季,所以临港的“快效率”正好戳中了它的需求点。
最后,上海临港的地理位置优势,也帮特斯拉省了不少成本,不管是卖国内还是卖国外都方便。
上海临港紧邻洋山港,这个港口是全球最大的自动化集装箱港口,特斯拉上海工厂生产的车,40%要卖到欧美国家。
这些车从洋山港装船,直接就能出海,物流成本比从广州港走要低12%-15%,一辆车能省几千块,一年下来就是一笔大数目。
而且长三角本身就是中国新能源车消费力最强的区域,2024年长三角的新能源车销量占全国比重超过35%。
特斯拉把工厂建在临港,生产出来的车能快速运到上海、杭州、南京这些大城市,不用花太多物流费,消费者也能更快提到车。
广州所在的珠三角虽然也有不少消费者,但当地有比亚迪、广汽埃安这些本土车企,竞争更激烈。
特斯拉想在那里快速打开市场,难度比长三角要大一些。
特斯拉选上海临港而不是广州,不是看哪个城市名气大,而是看哪个城市的政策、产业链、效率和区位,能真正帮它解决问题、节省成本。
如果你觉得这些分析有道理,别忘了点赞收藏,也可以给身边想了解这件事的朋友看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