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源年销32万台排第五,液冷电机保十年技术吊打同行,却栽在370条投诉和4999元定价上
周六下午,县城电动车一条街。左边绿源店里,导购正给一对夫妻讲液冷电机:“工作温度直降70度,石墨烯涂层,绝缘冷却液,十年质保合同白纸黑字……”讲了五分钟,夫妻俩对视一眼,说“我们再看看”,出门直奔右边的雅迪店。十分钟后提车走人,2899块,还送头盔。绿源导购站门口抽烟,这场景一天要上演好几回。
去年绿源内销三十来万台,排老五,前面是雅迪爱玛台铃九号。人家喊的口号都简单:“一次充电多跑一倍”“跑得更远”“真智能”。绿源呢,“液冷电机,一部车骑十年”。搞技术的听了热血沸腾,接娃买菜的大妈听完一脸懵:这玩意跟我有啥关系?
绿源那套液冷系统,行内人都知道是真货。电机温度能降七十度,效率92%,退磁抗性翻倍,十年质保写进合同。可你跟用户聊绝缘冷却液、石墨烯涂层,人家脑子里想的就俩事:“冬天能跑不”“上坡有劲没”。雅迪把石墨烯电池包装成“冬天也能跑”,三个字,搞定。会不会说人话,直接决定用户走哪家门。
质保这事更尴尬。官方喊十年,用户骑到第三年电机异响,跑去门店,人家说“只保主体不保轴承”。黑猫投诉上,质保扯皮的条目三百七十多条。技术再硬,售后一拉胯,用户当场炸毛。雅迪搞整备双保险,电机控制器车架打包,四年直接换总成,不扯零件。用户一句话:“修车修得像在海底捞”。
液冷电机只放高端款,这招更绝。S75 Ultra、S90起步价四千多奔五千,雅迪同配置拼多多补贴完两千多拿下。中国七成电动车用户,预算卡在三千五以内。进店问“有没有三千块能跑一百公里的”,绿源导购只能指老款铅酸车,技术红利用户压根感知不到。隔壁台铃直接成交,还省两百。
智能化也慢。2025年了,九号机械师标配毫米波雷达语音控制,戴手套也能调模式。绿源F35才上线APP远程开锁GPS定位,这配置三年前就该有。4G模块蓝牙钥匙只在少数高端车型配,中低端还得插钥匙拧电门。外卖骑手就是活广告,人家一句“这车不能语音”,劝退一大批年轻人。
女性市场这块,绿源更是摸不着北。现在女性用户占比快一半,九号Q系列、小牛UQi+靠马卡龙色IP联名卖疯了。绿源三月推Moda50-Q,蓝白粉三色,座高760毫米,一米六以下姑娘得踮脚。雅迪摩登系列座高720,翻毛皮座垫,可DIY车筐,主播一句“穿裙子双脚着地”,弹幕炸了。技术男思维做女性车,大概就这效果。
渠道也是硬伤。雅迪门店开到镇上,四万多家,绿源一万五,空白县六百多个。下沉市场是换购主力,你店都没开,用户只能网购托运自己上牌,听着就麻烦。更讽刺的是,空白县多数是山区,液冷电机爬坡不烫,最适合那些地方,偏偏买不着。
去年九月,绿源搞百天百万公里挑战,一百台车绕地球二十五圈零故障。数据炸裂,抖音话题播放量一亿多。雅迪同款活动,十八亿播放。差在哪?绿源全程技术解说,观众听得云里雾里。雅迪请摩旅博主美女骑手,一路吃播风景,用户看爽了就转发。
绿源像个闷头搞研发的理工男,技术过硬,不太会跟人聊天。电动车这行当,技术是地基没错,但用户体验、渠道布局、品牌传播才是门面。地基打得再牢,门面不好看,进门的人就少。这个理,还得慢慢琢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