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横空出世的iCAR品牌,本应是奇瑞汽车集团在新能源领域的一记重拳,但其在短短两年内却从高光时刻坠入深渊。
奇瑞对iCAR的投入和期待不可谓不宏大,依托“瑶光2025”技术体系,奇瑞计划五年内投资超千亿元,打造涵盖智能驾驶、电池技术等领域的300余个实验室。尹同跃更是直言:“要钱给钱,要人给人”,但就是在这样聚光灯下成长的iCAR,却交出了*一样的答卷。
iCAR首款车型iCAR 03 2024年全年销量仅45352辆,月均不足4000台;2025年1月销量更是暴跌至1175辆,2、3、4月销量虽有所回暖,但2025年月均销量也不足1700辆。2024年底上市的iCAR V23在经历了1月的销量高峰后,2月销量近乎腰斩。
iCAR V23在刚刚上市后无人问津,上市48小时iCAR仍未公布大定数据,甚至出现了退订潮,主要就是因为因为定价策略和产品短板“翻车”。被认为最走量的401版本,售价只比预售价低了200元。而为了拉低售价,iCAR V23还推出了301km续航的版本,但该版本要在2025年才能交付。
其次,有网友认为1万元选装包不合理。这个选装包不仅包含了L2+辅助驾驶、主动安全等功能,甚至连360°全景影像、内置行车记录仪这种刚需配置都在其中,这意味着如果有车主只想要个360°全景影像,得花1万元把其他不想要的配置也买下来。针对网络上的吐槽,iCAR汽车首席产品官苏峻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发声,称将对小订用户权益进行调整,简单来说就是订车赠送10万积分,这10万积分正好可以抵扣1万元,相当于变相降价1万元。苏峻还表示,如果因为iCAR交付问题导致用户错过国补,大定全退;已经提车和锁单的用户也可以享受这些权益。
iCAR在2024年快速扩张渠道,年底品牌中心数量突破500家,但单店月均销量不足10台,部分门店甚至陷入“展车比客户多”的窘境。有媒体统计,以北京某商超店为例,店内常备5台展车,但单月订单量仅3-5单,库存周转周期长达90天以上,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销量低迷,口碑滑坡,究其原因,营销跑偏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早在2024年成都车展的iCAR展台上,一女网红身穿蓝色吊带和白色短裤,在车顶上做出各种不雅动作引发争议,当时,组委会看到该情况后立马派保安去制止,并且约谈品牌方的人,要求停止这个网红在现场表演。网红在展车顶部的扭动,恰似iCAR品牌价值的具象化坍塌——用博眼球取代产品力,用擦边球置换技术突破。
更致命的是品牌总经理章红玉的系列言论:从“辅助驾驶无用论”到“开iCAR会被仰视”的情绪价值鼓吹,每一句都在加深消费者对品牌“油腻”、“脱离现实”的认知。这种自上而下的傲慢,在V23车型预售3万订单最终仅兑现1.3万辆的惨剧中达到高潮,30%的退订潮不仅是产品失信,更是用户对品牌人格的集体否决。
主编点评
在新能源赛道上,传统车企的资历与资源不再是护城河。当“方盒子”从差异化卖点沦为增长桎梏,当“年轻化”沦为自说自话的营销话术,iCAR品牌已站在了生死存亡的临界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