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 首次全国招商 】
“首次全国招商,共享出行领域的新机遇。”只需投入30万元,即可加入共享电动车市场,共享出行领域的丰厚回报,你是否愿意把握这一商机?
近日,有市民发现街头巷尾涌现出一种新型两轮共享车,经哈啰出行证实,这是他们新推出的两轮电动车业务。共享单车经历了5年的辉煌与衰败,而共享电单车则在短短2年内实现了盈利。如今,这场新变革的浪潮比单车和电单车时期更为汹涌澎湃,不仅席卷了上游的汽车制造企业,也影响了下游的用户和商业合作伙伴。哈啰出行与雅迪等知名电动车厂商携手合作,推出独具特色的定制款车型;同时向加盟商开放,汇聚各方力量,实现迅速扩张;最终,通过智能平台将消费者紧密相连。
与共享单车所采用的“自营”模式迥然不同,哈啰出行在两轮车领域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激进态度。
1.2 【 共享单车的经验与教训 】
在出行领域,互联网的两轮车故事起源于共享单车。随着“最后一公里”出行需求的日益凸显,共享单车迅速成为市场新宠。ofo和摩拜等品牌在资本的推动下,风光无两,成为了行业领军。
然而,随着盲目投放和运营效率低下的问题逐渐显现,共享单车市场的秩序在短短5年内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ofo的全面溃败便是其中的一个缩影,近期虽有传闻称其已还清蚂蚁金服的欠款,但随后该传闻被其自身辟谣,称“一直深陷众所周知的困境之中”;而摩拜单车则几乎被“美团黄”全面收购,其颜色甚至与曾经的劲敌ofo颇为相似,这让摩拜的部分员工深感屈辱。
采用控制运营成本和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策略,避开一二线市场的激烈竞争,哈啰单车竟然意外地生存了下来,并在9月17日迎来了其三周年庆典。庆典上公布的数据显示,哈啰单车的注册用户数已达到惊人的2.8亿,服务范围遍布360多个城市,累计骑行总里程更是高达189.8亿公里。而如今,哈啰单车所引领的两轮出行领域,正逐渐转向“电动车”市场。共享单车市场的起伏让哈啰学到控制成本和避开竞争的重要性,促成了其在电单车市场的成功。
1.3 【 电单车市场的崛起 】
早在2018年9月,哈啰单车就已更名为哈啰出行,这标志着其两轮出行故事将有更多元化的讲述方式。与此同时,哈啰推出了助力车,也被称为“电单车”,这一创新产品不仅提高了车辆的“翻台率”,也带来了更高的租金收益。由于电单车只能在特定区域停放,这使得运营成本得以有效控制,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成本降低的效益也愈发明显。因此,共享电单车迅速成为了哈啰出行盈利的支柱。
电单车已然成为了一个备受瞩目的新兴领域,不仅哈啰推出了这一创新产品,滴滴也紧随其后推出了街兔电单车,同时,“小遛”、“雷风行”、“小蜜”等众多小品牌也纷纷涌现,其热闹程度不亚于当年共享单车的盛况。相较于传统的电动车,电单车以其小巧轻盈的体态、25公里以内的速度限制,以及参照欧标生产的新国标参数,赢得了市场的广泛青睐。电单车因其创新性和政策支持正成为市场热点,哈啰在这一领域迅速盈利。
1.4 【 行业新秩序与新国标 】
随着单车向电单车的转型,以及链条驱动到电机驱动的革新,出行的效率和方式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然而,无论是电动车的换电服务,还是电动车的租售业务,其背后的推动力都离不开地方法规的引导。今年4月15日开始实施的电动自行车“新国标”,为行业带来了更为明确的规范和标准:电动车被明确划分为非机动车,其整车重量、最高设计时速以及脚踏板功能等都受到了严格限制。这一新国标的实施,无疑将为行业带来更为有序和高效的发展环境。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的实施,如同一把利剑,直接淘汰了市场上90%以上的电动车。这一新国标为电动车市场带来规范,企业需适应新标准,以锂电池和智能化为方向发展。采用新国标后,两轮电动车市场呈现出较为分散的格局,诸如雅迪、艾玛和新日等领先企业的市场份额总和也仅占不到50%。新国标的执行,使得企业无论大小都必须重视研发和创新能力。
1.5 【 两轮电动车的市场潜力 】
相较于自行车的悠久历史,两轮电动车的诞生可谓晚近。1983年,中国见证了第一辆有记录的两轮电动车——永久牌DX-130的诞生。然而,受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电动车的续航能力和量产能力均不足以满足普通人的日常需求。时至今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两轮电动车市场已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两轮电动车市场需求巨大,但行业面临诸多挑战。互联网公司的加入,如哈啰出行,更是为电动车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致力于通过软硬件的结合,建立行业新的标准化体系,并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多元化的出行选择。在这种新模式下,用户出行更加便捷,而商家也能因此获利,这似乎实现了三方的共赢。然而,互联网共享出行企业在中国这样一个缺乏先例的市场环境中,依然面临许多难以预料的挑战。法规的随时变动、偷盗行为的不可控性,以及加盟费用的资产处理等问题,都需要企业精心策划和妥善应对。两轮电动车市场需求巨大,但行业面临安全和竞争挑战,互联网企业加入带来创新活力与新模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