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向又要变了!国家开始保油车了,其原因就是油车背后有庞大的产

风向又要变了!最近国家又开始给油车“撑腰”了,为啥?说白了,油车这条产业链实在太长,牵一发而动全身。就说咱们身边最常见的汽修店、加油站吧,一个修车师傅能养活全家,一个加油站能撑起一片区域的就业——你以为开油车的人少了,这些行当就能立刻转成修电车、建充电桩?哪有那么容易!

咱们国内现在跑在路上的车,加起来能绕地球好几圈,总数超过3亿辆,其中九成都是油车。这么大的基数,要是说淘汰就淘汰,那得有多少人突然没了饭碗?我有个朋友在小区门口开了十年汽修店,去年刚咬着牙投了十几万买了套新能源车维修设备,结果现在油车还是他的主要收入来源——他跟我说,现在店里70%的客户开的是油车,要是政策一刀切不让卖油车,他这店别说赚钱,连房租都付不起,一家四口吃饭都得犯难。这种例子太多了,加油站员工、油品运输司机、配件厂工人……每个岗位后面都是一个家庭的生计,政策制定者心里门儿清,不可能不管这茬。

风向又要变了!国家开始保油车了,其原因就是油车背后有庞大的产-有驾

网上有人说:“别急,电车也快该涨电费了,啥事都得回归本源,到时候养路费谁出?”这话听着糙,其实有道理。现在油车的养路费藏在油价里,你加一升油,里面有一部分钱就用来修路了。可电车没这说法啊,你充着便宜的电跑着高速,路还是得修,桥还是得建,这部分钱总得有人出。我查了下,现在有些地方已经在试点了,比如部分省份对电动车收“道路通行费”,或者在充电费里加收附加费,但标准都不一样,有的地方收得高,车主直喊贵;有的地方收得低,财政又贴钱。这事儿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得平衡各方利益,确实得慢慢摸索。

不过话说回来,电车的优势也不能否认。我老家在河北,以前冬天雾霾天能见度不到十米,这几年路上电动车多了,蓝天明显多了。还有,咱们国家石油对外依存度高,每年进口的油够填满三个西湖,要是电车普及了,多少能少受点国际油价波动的气。这些都是长远的利好,但眼前的事儿也得解决——比如电池回收,现在全国一年报废的电动车电池能有几十万吨,要是处理不好,污染比油车尾气还厉害;再比如充电难,我同事上周开电动车回老家,高速服务区五个充电桩四个坏了,排队充了俩小时,这体验确实不如加油方便。

国家现在“保油车”,说白了就是给转型留缓冲期。就像你家装修,不能说拆了旧房子立刻盖新房,总得先搭个临时棚子住着,等新房主体起来了再搬家。油车产业链这么大,从炼油厂到4S店,从零部件厂到修车师傅,牵扯的人太多,政策得给大家留足转型的时间。我认识个加油站老板,去年就开始在店里辟了块地装充电桩,现在油车和电车都能服务,生意反而比以前还好——这就是转型中的机会。

再想想,电车普及也不全是坏消息。我表弟以前在加油站当加油员,去年考了电工证,现在在小区负责电动车充电桩维护,工资比以前还高了;我老家有个村子,以前年轻人都出去打工,现在村里建了充电桩厂,不少小伙子回来上班,一个月能挣五千多。这些新岗位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随着电车发展慢慢冒出来的,只是需要时间让更多人适应。

说到底,油车和电车的交替不是“你死我活”的战争,而是社会发展的自然过程。政策制定者得一边稳住油车产业链,别让那么多人突然失业;一边引导电车行业健康发展,解决电费、养路费这些实际问题。咱们普通老百姓也不用急着站队,油车该开还是开,电车想买也可以买——毕竟,不管开什么车,日子过得踏实、环境越来越好,才是最实在的。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