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平替之选”、“洋品牌加持”,另一边却是扎眼的“殒命概率”。
这几款车,说出来你怕是不信,现如今还在马路上溜达,甚而销量还挺能打。
敢情现在买车,真就“拿命搏实惠”?
起亚K2,百万辆折损率150人,这数字搁这儿,瘆人吧?
可这车,月销还能蹭到4000台。
厂家那边啥说辞?
丐版车型嘛,抠成本。
消费者呢?
6万块要啥自行车?
关键是,这“自行车”可是在道上跑的,攸关人命。
全系砍掉车身电子稳定系统,侧气囊也给你省了,省的可是救命的家伙。
现代瑞纳,跟起亚K2一个调调,靠着“6万提合资车”的噱头收割韭菜。
但代价是啥?
安全配置近乎裸奔。
车身薄皮大馅,碰撞易解体,这些幺蛾子在车主论坛里早就见怪不怪了。
但奈何人家身段低啊,对于银子不宽裕的消费者来说,洋品牌的诱惑力还是不小的。
日产阳光,更绝,直接把后防撞梁给撸掉了,拿泡沫充数。
这波操作,简直是把“省油”刻在脊梁骨里了,也把安全抛到九霄云外。
有人说了,这车是下沉市场的“跑量王”,图的就是省油皮实。
可省油是省俩钢镚,真到了千钧一发的时候,这省掉的可是卿卿性命啊。
雪佛兰爱唯欧、日产骊驰、福特嘉年华…… 这些一度叱咤风云的合资车,都因为“减配”上了殒命黑榜。
车身钢材缩水,安全气囊缺席,车身架构强度堪忧。
消费者也不是棒槌,这些猫腻大家都门儿清。
韩系车尤其“躺枪”,起亚K3也赫然在列。
减配ESP和侧气囊,车身钢材强度拉胯。
但在国内,仰仗着“高颜值”依旧能圈粉不少后生仔。
敢情现在,颜值即是真理?
可安全才是铁律啊。
大众POLO,曾经的小型车翘楚,2016款之后居然把ESP和后防撞梁给咔嚓了!
这简直是自废武功。
须知,车身电子稳定系统的缺失,会激增事故中失控的风险。
网友怒怼:“情怀换不来活路!” 这话糙理不糙。
大众宝来,后备箱烤焦事件,更是把厂家的安全底线晾了出来。
虽说这事儿跟折损率没直接瓜葛,但厂家漠视的做派,让车主们齿寒。
雪佛兰创酷,轮胎缩水,高速飞驰简直就是噩梦。
数据显示,70%的高速事故与轮胎相关,而这款车,正因此成了“高危品”。
那问题来了,这些“隐形阎王”为啥还能卖得动?
说白了,还是“廉价陷阱”。
厂家瞅准的就是手头拮据的消费者,用洋品牌的“镀金身”遮掩安全短板。
更惨的是,很多人置办家当的时候,只关心肚量、油耗,却忽略了顶顶重要的安全配置。
信息差,给了厂家可乘之机。
所以,买车之前,必须得擦亮眼。
ESP、6气囊、胎压监测,这些护身符一个都不能少。
多瞅瞅中保研的碰撞测试结果,首选碰撞测试全优的车型。
还有,要提防那些“特供车”,专为国内市场打造的车型,往往会大刀阔斧地减配。
归根结底,车可以换,但人命就一条。
某些合资车靠减配压低身价,实则是“用命换销量”。
这笔账,咋算都亏。
想起我一铁哥们,早几年盘了辆某品牌的合资车,图的就是价廉。
结果没开两年,就出了个小插曲,车头撞了个稀巴烂。
亏得人没事,但事后他跟我说:“往后买车,安全才是压舱石,其他的都是扯淡。”
可不,其他的都是扯淡。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