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朋友都有过这样的烦恼,自己家里的电动车刚买来的时候,劲头十足,充一次电跑个五六十公里不在话下,可骑着骑着,也就一年多的光景,就感觉它越来越力不从心了。
原来能跑三天的路,现在一天一充都勉勉强强,续航里程大打折扣,从五十公里掉到二十公里是常有的事。
这时候,很多人心里就开始犯嘀咕了:难道是这车子质量不行,这么快就该淘汰了?
是不是又得准备花几千块钱换辆新车了?
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可能都冤枉了生产厂家。
一辆电动车的耐用程度,固然和它出厂时的品质有关,但更关键的,往往在于我们日常使用中的一些小习惯。
毫不夸张地说,正是那些我们觉得无所谓、甚至根本没意识到的“错误用法”,正在悄悄地缩短我们爱车的寿命。
我们国家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动自行车市场,保有量已经突破了三亿大关,它早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然而,对于这个最熟悉的伙伴,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却对如何正确地“善待”它知之甚少。
今天,我们就用最朴实的大白话,来聊一聊电动车保养中最核心,也最容易被忽视的几个关键点,把这些道理弄明白了,不仅能让你的车子多跑好几年,还能实实在在地省下一大笔维修和换车的开销。
首先,我们来谈谈电动车最核心的部件——电池。
电池可以说是电动车的“心脏”,它的健康状况直接决定了车子能跑多远、能用多久。
而我们平时最伤害电池的行为,恰恰就出在充电这个环节上。
很多人习惯了“即插即忘”的充电模式,不管车子还剩多少电,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把充电器插上,然后就任由它充着,直到第二天早上出门再拔掉。
这种充一整个通宵的做法,看似省心,实际上是对电池的一种持续性伤害。
我们需要了解,市面上常见的铅酸电池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性,那就是“怕过充”。
当电池电量充满,充电器指示灯从红色变为绿色时,其实它并没有完全停止工作,而是进入了一种叫做“浮充”的状态,用很小的电流继续充电,以弥补电池的自放电。
如果这个浮充时间过长,比如一整个晚上,就会导致电池内部的电解液因为持续的电解反应而过热,水分会加速蒸发。
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电池“失水”。
电池一旦严重失水,内部的极板就容易发生硫化,活性物质脱落,直接后果就是容量急剧下降,续航越来越短,到最后甚至会发生鼓包变形,彻底报废。
换一组全新的铅酸电池,根据品牌和容量的不同,市场价普遍在四五百元到七八百元之间,这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那么,更先进的锂电池是不是就没这个问题了呢?
也不是。
锂电池虽然没有明显的“失水”问题,但它同样有自己的“脾气”,它最忌讳“过饱”和“过饿”。
每一次将锂电池从零电量充到满电,再用到完全没电,都会对其内部的化学结构造成一定的损耗,这被称为一个完整的充放电循环。
一块锂电池的总循环寿命是有限的,通常在500到800次左右。
如果你总是把它用到极限,或者充满了还一直插着,就会加速消耗它的寿命。
因此,最科学、最能延长电池寿命的充电方法,是遵循“浅充浅放”的原则。
简单来说,就是别等电量完全耗尽再充电,也别非要充到百分之百满格。
一个比较理想的做法是,当电动车的剩余电量在20%到30%之间时,也就是电量显示表还剩一到两格电的时候,就开始充电。
充到充电器指示灯变绿之后,再继续浮充半小时到一小时左右,就应该及时拔掉电源。
这样既能保证电池被充分激活,又能最大程度地避免过度充电带来的损害。
举个例子,如果你的车满电续航是60公里,你每天通勤20公里,那么完全可以骑行两天,当剩余电量还有三分之一时再进行充电,而不是每天都插上充一整晚。
坚持这个习惯,你会发现电池的衰减速度会慢得多。
说完了“心脏”,我们再来聊聊影响电动车寿命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我们的骑行方式。
很多年轻人骑车追求速度与激情,起步时喜欢猛地一下把转把拧到底,享受瞬间提速的推背感;遇到红绿灯或者障碍物,也习惯在最后一刻才紧急刹车。
这种看似潇洒的“暴力驾驶”习惯,其实正在对电动车的电机和刹车系统造成严重的“内伤”。
当你猛然加速时,控制器会瞬间向电机输送巨大的电流,这会给电机线圈带来极大的负荷冲击,使其温度急剧升高。
长期如此,不仅会大大增加耗电量,让你的续航变短,还容易导致电机效率下降,甚至在极端情况下烧毁电机。
修理或更换一个电机,费用通常在三百到八百元不等,得不偿失。
同样,频繁的紧急刹车,会加速刹车片的磨损,可能导致原本能用两三年的刹车片,不到一年就得更换。
更重要的是,急刹车还会让刹车线长期处于高度紧绷状态,加速其老化,一旦刹车线在使用中断裂,后果不堪设想,这直接关系到我们的人身安全。
正确的骑行方式应该是平稳、缓和。
起步时,应该缓慢、匀速地转动转把,让车速平稳地提升起来。
在行驶过程中,尽量保持匀速,避免忽快忽慢。
需要减速时,要养成提前预判的习惯,先松开转把,利用车辆的惯性滑行一段距离,然后再轻柔地捏刹车。
这样做,不仅能有效保护电机和刹车系统,减少维修成本,还能因为减少了能量的剧烈消耗而有效延长续航里程。
最后,我们必须强调一个被绝大多数车主忽视的环节——日常的检查和保养。
很多人觉得电动车结构简单,不像汽车那样需要定期保养,只要能骑就行,直到车子出现明显问题,比如轮胎没气了、刹车不灵了,才想到要去修理铺。
这种“等坏了再修”的观念,其实是最大的误区。
一些非常简单的日常保养,花不了你几分钟时间,却能让车辆的各个零件寿命翻倍。
比如,每周花一分钟检查一下轮胎的气压。
轮胎气压不足,会大大增加行驶时的滚动阻力,这不仅会让车子骑起来感觉很“沉”,更会直接导致耗电量增加,续航里程缩水。
同时,亏气行驶还会加剧轮胎的磨损,甚至有爆胎的风险。
每个月给链条(如果是链条传动的车型)上一点润滑油,可以有效防止链条生锈、卡顿,保证动力传输的顺畅。
每隔两三个月,自己检查一下刹车线的松紧度,感觉刹车把手行程过长时,及时进行调整,确保刹车性能时刻在线。
此外,还要注意停车环境,避免将车辆长时间停放在烈日下暴晒,或者在严寒的冬季露天停放。
高温会加速电池老化,而低温则会导致电池活性降低,续航能力暂时性大幅下降。
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正是决定你的电动车能否长久健康服役的关键所在。
总而言之,想要让我们的电动伙伴多陪伴我们几年,关键就在于从充电、骑行到保养的每一个细节中,都多一份用心和爱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