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最近干了件挺大胆的事,直接把自己往30万级冲了,推出了那台叫D19的旗舰车。你别说,这一出手还挺有话题性的。
先说来龙去脉吧。零跑以前就是靠便宜起家的,T03那种入门小车,后来又有B、C系列,定价基本没超过20万,很多人都把它当成“性价比牌子”。结果这次……直接把目标拉到30万,说什么“豪华普惠”,就是要让人花30万也能享受接近百万级的体验。听着有点夸,但人家确实有底气,销量撑着。
最近几个月月销都破5万,9月更是超过6万,在新势力里排第一。今年前9个月,累计接近40万辆。听到这些数据,我第一反应是——便宜确实有用,但光靠便宜活不长。零跑之前长期没赚到钱,就是因为把价格压太低,毛利太薄。直到2025年上半年,靠销量放大和成本优化,净利润才转正,毛利也爬到14.1%。跟一些毛利超过20%的对手比,比如赛力斯那类,还是差一截。
要想赚钱,光靠卖量不够,升级是必须的。按我的想法,零跑本来可以先在20万档里试水,再慢慢往上走,可他们选择直接上30万,估计是怕新能源高端的窗口一会儿就被别人占了。
关于他们为什么敢这么干,关键在于自研。零跑2015年成立,创始团队来自大华,CEO朱江明是个工程师出身。从一开始他们就不太走买来拼装的路,而是把很多东西自己做了。现在自研覆盖了电气架构、三电、底盘,还有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这些关键东西。D平台上有大概65%的整车成本是自己掌控的。意思就是:成本能压,关键技术也不靠别人。
D19这车,从参数上看也挺有料。全尺寸六座SUV,车长超5.2米、宽接近2米、轴距超过3.1米,空间是真的大。动力方面,号称是增程混动但纯电里程能超500公里,还用了千伏级高压体系。智能上配了高通SA8797做中央域控,辅助驾驶算力1280TOPS,座舱也有端侧大模型。车身刚性说是到5万Nm/度。放在30万级别里,这些配置绝对能跟对手掰手腕。
而且零跑的想法也不是靠一款车搏命。D系列还会有MPV、轿车,想把30万级市场多点布子。这个思路比盲赌一款车要稳得多,至少看起来有章法。
不过问题也不少。第一,30万级的市场早就挤满老玩家。理想的L系列一直是销量王,问界M7靠华为的技术圈粉不少,小鹏G9、乐道L90也都不弱。D19进来,得找出自己的独特卖点,否则很容易被淹没。第二,品牌观感转型太难。零跑在很多人心里还是“便宜的那个”,要人瞬间把它当成30万级的高端选择,心理调整需要时间。
他们也知道这事儿不好做,所以拉了两家强援。外面是Stellantis,直接入股了零跑,还成立了零跑国际,传言投了15亿欧元,持股接近20%,合资公司的首款车会基于零跑D平台,计划2026年进欧洲市场。嗯,这有点像给零跑镀层国际牌子。国内则跟一汽签了战略合作,要一起开发新能源乘用车、合作零部件。一汽的制造和供应链能力能帮零跑把量产和品质把稳。
这些合作确实帮了大忙。你要知道,之前大家总觉得零跑是个“小厂”,怕它做高端没保障。有了Stellantis和一汽的背书,消费者疑虑会少一半。老实说,我有点惊讶的是,别的那些低价起家的新势力为啥没早点把大厂拉进来,零跑这步棋走得比很多同行快。
但光有技术和盟友,还不够。看着它现在的店面布局就知道问题在哪儿:大概80%的门店在三四线城市,一二线城市核心商圈的体验店少得可怜。可30万级的买家主要还是在一二线城市,你让人家没地方试车、没地方体验,买单的概率就低。还有,他们找了费翔代言,想用他常青树的形象去拉高端感,这事儿有点意思,但别天真,代言人能帮点忙,但改造品牌认知不是靠一个明星就能搞定的。
零跑现在的感觉像是:手里有一手好牌,但怎么出还得再琢磨。技术厚、销量有基础、又有外部合作,这些都是优势。可在差异化打法、品牌养成、线下体验这些方面,还有很多作业要交。比如D19能不能推出一些更贴家庭使用场景的配置?店面能不能更快往一二线城市覆盖,提升体验感?这些都很关键。
我挺好奇接下来会怎样。D19的真实销量和用户口碑,会是最直接的答案。要是卖得好,零跑就可能从“性价比选手”升级成“技术派高端”,要是卖不好,那就尴尬了,高不成低不就。
你觉得呢?零跑这手,是聪明的冒险,还是急了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