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停车,这4类物品,切勿留在车内(不是打火机)

夏日炎炎,车子停在户外暴晒,仪表盘被烤得发烫,座椅热得能煎鸡蛋……这种场景大家都不陌生。可你知道吗?除了打火机,车里那些看似普通的日常用品,可能比“定时炸弹”还危险。比如有位车主把降温喷雾随手放在副驾驶上,结果车子在停车场晒了不到两小时,突然“砰”的一声巨响,整个车门被炸得变形,车窗玻璃碎了一地,吓得周围车辆警报声此起彼伏。今天就让我们揭开那些藏在车里的“隐形杀手”,看看哪些物品真的不能留在暴晒的车内。

---

夏天停车,这4类物品,切勿留在车内(不是打火机)-有驾

第一类:会“发火”的喷雾罐

夏天停车,这4类物品,切勿留在车内(不是打火机)-有驾

很多人车里常备的降温喷雾、防晒喷雾,简直是行走的“火焰喷射器”。北京大兴消防曾做过实验:将一瓶普通降温喷雾放在模拟车厢的密闭箱内暴晒。当温度攀升到58℃时,罐体像气球一样突然膨胀,短短几秒后就发生了爆炸。这些喷雾罐内部压力相当于8个大气压,一旦温度超过50℃就会突破临界值。更可怕的是,像花露水这类含酒精的液体,遇到明火会瞬间变成喷火枪,曾有司机刚喷完驱蚊水就点烟,结果火苗直接窜到车顶。建议改用固体驱蚊膏或电子驱蚊器,既安全又能持续防护。

夏天停车,这4类物品,切勿留在车内(不是打火机)-有驾

---

夏天停车,这4类物品,切勿留在车内(不是打火机)-有驾

第二类:会“生气”的快乐水

夏天停车,这4类物品,切勿留在车内(不是打火机)-有驾

冰镇可乐是夏天的续命神器,但留在车里的碳酸饮料可能变成“愤怒水”。河南疾控专家做过测试:暴晒后的可乐瓶内压力会飙升到正常值的3倍,稍微晃动就可能炸裂。去年杭州有位车主把没喝完的雪碧放在杯架里,第二天发现车顶内饰被喷得黏糊糊的,糖分招来的蚂蚁还在座椅缝里筑了巢。金属罐装饮料更危险,山东曾发生过红牛易拉罐晒爆后,碎片扎破真皮座椅的事故。如果非要带饮料上车,记得选择非碳酸类,或者用保温杯装冰饮。

夏天停车,这4类物品,切勿留在车内(不是打火机)-有驾

---

夏天停车,这4类物品,切勿留在车内(不是打火机)-有驾

第三类:会“点火”的透明瓶

夏天停车,这4类物品,切勿留在车内(不是打火机)-有驾

矿泉水瓶、香水瓶这些透明物件,其实是隐藏的“纵火犯”。齐鲁网记者用装满水的矿泉水瓶做过测试:阳光透过瓶身聚焦在黑纸上,5分钟冒烟,10分钟烧出焦痕,焦点温度高达120℃。上海某小区就因车主把老花镜放在中控台上,阳光折射点燃了纸巾盒,整个扶手箱被烧得焦黑。想要避免这种“放大镜效应”,可以把眼镜收进眼镜盒,矿泉水喝完及时带下车,香水换成固体香膏更安全。

---

第四类:会“自爆”的充电宝

锂电池在高温下就像暴躁的“电老虎”。华南理工大学的研究显示:70℃暴晒会让电池内部的SEI保护膜分解,引发短路爆炸。今年七月,南京一辆公交车上,乘客携带的劣质充电宝突然自燃,瞬间引燃了周围座椅,导致2人受伤。建议行车记录仪、导航仪等设备尽量接车载电源,充电宝要选带有过热保护的正规品牌,临时不用时记得放进手套箱隔热。

---

给爱车撑把“遮阳伞”

除了避开这些危险物品,还可以给车子做些防暑准备:前挡风玻璃铺上银色遮阳板,能降低车内温度15℃;真皮座椅套上亚麻座垫,比直接暴晒降温更快;每周清理一次空调滤芯,避免霉菌滋生。如果发现车内有物品受热膨胀,千万别贸然触碰,应当即开窗通风,用湿毛巾包裹后移至阴凉处。

烈日下的车厢就像巨型烤箱,这些日常小物件随时可能变身危险源。记住这四类“车内违禁品”,让爱车安然度夏,毕竟安全才是回家最近的路。下次停车前,不妨花30秒检查下车内,或许就能避免一场意外。毕竟谁也不想在朋友圈看到自己的车因为半瓶可乐登上社会新闻头条,对吧?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