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级车最新的销量榜单出来了,这玩意儿你不能叫榜单,你得叫“处刑名单”。
以前大家还讲究个你来我往,文斗武斗,表面上和和气气,发布会互相致敬,私底下互捅刀子。现在不装了,摊牌了,直接就是一场大型的、毫无遮掩的、堪称行为艺术的公开凌迟。尤其是比亚迪,简直就是雷电法王杨永信附体,拿着两个电极,对着整个B级车市场进行惨无人道的电疗。
你看榜单,比亚迪双雄,海豹06和秦L,直接把冠亚军的奖杯焊死在了自己家里,一个0.69万,一个0.61万。这数字看着好像不大,但你得看背景。背景是什么?是整个市场都在哀嚎,都在喊活不下去,只有比亚迪在整活。这不是做生意,这是直接掀桌子,是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我怀疑王传福老师的办公室里挂着的不是“天道酬勤”,而是“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这种打法,已经脱离了商业竞争的范畴,进入了玄学领域。这是一种自爆式的闪电战,用DMI 5.0这种堪称压缩毛巾的技术——平时看着不起眼,一旦泡发,瞬间巨大无比——把价格和油耗打到一个让所有合资燃油车道心破碎的程度。同行看了都得傻,前一晚还在计算毛利率,第二天醒来发现,对手直接开始免费送了,还倒贴油钱。就问你怕不怕?三体人看了都气活了,说好的技术封锁呢?怎么你们地球人自己先内卷到维度坍缩了?
然后你再看第三名,特斯拉Model 3,0.61万辆。这就有意思了。特斯拉就是车圈的苹果,奔驰就是车圈的茅台。买这玩意儿的人,你跟他谈性价比,他会觉得你在侮辱他的信仰。他们买的不是一个交通工具,他们买的是一张通往未来世界的门票,是一种“我比你懂”的优越感,马斯克就是他们的精神图腾。
我作为一个曾经的特斯拉车主,我太懂这种感觉了。开着它,你会觉得路上其他的车都是诺基亚,而你是iPhone 4。就算它的内饰简陋到像个毛坯房,就算它的悬挂硬到能把你前一晚吃的韭菜盒子颠出来,你还是会爱它。因为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所以比亚迪再怎么卷,也卷不死特斯拉的信徒,因为你无法用科学去战胜神学。
真正被架在火上烤的,是那些曾经的王者,丰田凯美瑞,大众帕萨特,本田雅阁。这哥仨属于是典中典的“昨日黄花”,现在排在第四、第五、第九,看似还在前十,但体面已经没了。他们的销量,就是靠着过去二十年积累下来的口碑和庞大的中年用户基本盘在硬撑。
这些车的用户画像,就是那种保温杯里泡枸杞的中年人,比如我。我们买的不是车,是惯性,是安全感,是“大家都买所以不会错”的社会认同。但现在,时代变了。当一个开秦L的同事,笑嘻嘻地跟你说他一箱油能跑2000公里,而你还在为一箱油多跑50公里沾沾自喜时,那种感觉,就像是你的金钟罩铁布衫,被人家用一把激光笔给戳穿了。加大加大加大,焦虑在加大。
传统燃油车的生存空间,就像一块被泡发的压缩毛巾,看似很大,其实一挤就没水了。他们不是输在产品力上,是输在了叙事上。他们的故事还是“稳定、可靠、保值”,而新势力的故事是“颠覆、智能、未来”。讲真,最近看牙医花了我不少钱,感觉买啥车都贵,还不如把钱留着种口好牙。你跟年轻人讲保值,年轻人会问你,我的手机都不保值,凭什么车要保值?我就是要爽,当下就要爽。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比亚迪比作修仙渡劫是不是有点太中二了,但你仔细想想,又他妈的很有道理。
所以整个榜单看下来,你就会发现一个荒诞的现实。B级车市场的核心矛盾,已经不是技术之争,而是两种世界观的对决。一边是比亚迪领衔的民粹解构主义,高举“科技平权”大旗,把一切花里胡哨的技术拉到普通人能消费的水平,主打一个“掀桌子”。另一边是特斯拉为代表的品牌信仰主义,用玄学光环笼罩用户,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为品牌溢价买单,本质是“造神”。
而夹在中间的传统合资品牌,就像是没落的贵族,守着祖上的家业,眼睁睁看着一个泥腿子成了皇帝,一个疯子成了教主。他们心里苦,但他们说不出。你说他们不懂技术吗?不可能。但他们背负的偶像包袱太重了,经销商、供应商、全球战略,每一个都是链子,让他们无法像新势力一样光脚狂奔。
至于榜单后面的那些,什么君威、天籁,还有那些销量不足0.05万的,简直就是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它们的存在,更像是一种行为艺术,用来证明这个市场的多样性,或者说,证明有些车企的精神状态非常值得关心。
所以,最后谁会赢?我不知道。自动驾驶的终极奥义,可能真的不在实验室里,而在于如何躲开一个逆行的“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你的激光雷达再多,责任也直接定给你了。这才是中国路况的黑暗森林法则。
所以,别分析什么榜单了。可能最后赢的是那些根本不买车,每天骑共享单车的人。他们赢麻了。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