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保时捷中国销量暴跌42%的阴云笼罩整个行业时,青岛李沧保时捷中心的女销售牟倩文却在7月2日晒出最新战绩:2025年上半年累计交付99台新车,仅6月单月就完成19台交车。这个数字不仅刷新个人纪录,更让外界震惊——在豪车市场集体遇冷的大环境下,她如何实现逆势突围?
时间倒回至2023年初春,这位85后销售在社交平台晒出年度170台成交单时,质疑声便如潮水般涌来。有人嘲讽"女销售不靠脸靠什么",甚至有人将她的照片恶意拼接传播。面对网络暴力,牟倩文选择用业绩回应:2024年再次拿下170台销冠,客户复购率高达68%。今年开年遭遇行业寒冬,她却将单月成交记录提升至4台,创下青岛保时捷中心近五年新高。
在同行眼中,牟倩文的成功源于"把销售做成行为艺术"。每天提前两小时到店研读车型参数,随身携带的皮质笔记本里,密密麻麻记录着3000多位客户的偏好:从某位企业家对车载香氛的特殊要求,到新婚夫妇对儿童安全座椅的焦虑。这种近乎偏执的专业精神,让她在去年成功化解某科技公司CEO的"试驾危机"——当客户因车辆悬挂调校问题质疑品牌时,她连夜调取德国工厂技术文档,用3小时完成专业解读,最终促成380万订单。
数字化工具的应用更显其前瞻性。通过搭建私域流量池,她将朋友圈内容精准划分为"购车攻略""用车技巧""行业动态"三大板块,每周三次推送汽车工程师解读视频。这种内容策略带来惊人转化:2024年通过短视频引流的客户占比达37%,其中82%最终成交。在6月某款混动车型促销期间,她设计的"能耗成本计算器"小程序,帮助客户直观对比油电差价,单周促成12笔订单。
面对豪车客户特有的敏感神经,牟倩文建立起独特的"三米原则":无论客户身份如何,始终保持三米外的专业距离,却又在关键时刻缩短到咫尺。某次为聋哑客户购车,她自学手语完成全流程沟通;当企业主客户因资金周转延迟提车时,她主动协调金融方案,甚至自掏腰包赠送延保服务。这种"有温度的专业主义",让她收获了客户自发组建的"倩文后援会"。
在行业分析师王明宇看来,牟倩文的模式打破了豪车销售的三大魔咒:"她证明高净值客户不是靠酒桌文化维系,女性销售完全能凭专业突围,数字化工具不是噱头而是生产力。"如今,青岛保时捷中心将她的服务流程编撰成册,成为新员工必修课。面对未来,这位销冠在最新动态中写道:"真正的奢侈品不是保时捷,而是值得信赖的专业服务。"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