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起,全国电动自行车行业迎来一场大洗牌。
新版《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正式实施,这次调整直接瞄准了困扰行业多年的三大痛点:非法改装、易燃材料和超速行驶。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一家电动车销售门店的老板张建军,凌晨五点就爬起来更换店里的产品标识牌,他手里那批老款车型已经不符合新标准。
新国标最狠的一刀砍向了改装市场。
过去消费者买完车去路边摊花50块钱就能解除限速,现在行不通了。
市场监管总局明确要求,电动自行车必须具备防篡改设计,电机控制系统要采用不可逆的加密协议。
北京海淀区市场监管局的执法人员带着专业检测设备,随机抽查了中关村电子市场周边的十家店铺,当场查获三个还在销售解码器的摊位。
阻燃性能的提升让不少厂家叫苦不迭。
按照新规,坐垫、把手这些经常接触的部位,燃烧速度不能超过每分钟100毫米。
浙江台州一家配件厂的车间主任算过账,改用符合标准的聚氨酯泡沫材料,每辆车成本要增加80到120元。
广州消防支队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市电动自行车火灾中,有73%是由塑料件燃烧引发的。
速度限制这次动了真格。
新国标把电机额定功率上限卡死在400瓦,车速超过15公里每小时就会自动断电。
上海市交警总队在新规实施首日,就在外环线设了二十个检查点。
上午九点半,虹桥路上一辆改装车被拦下,车主王师傅抱怨说送外卖要迟到了,交警指着仪表盘上32公里每小时的数值,直接开了罚单。
这场变革背后是血的教训。
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的数据触目惊心,去年全国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1.8万起,造成87人死亡。
北京市朝阳区消防支队做过实验,老款电动车从冒烟到爆燃只要90秒,而符合新标准的车型能撑到3分半钟,这宝贵的两分钟足够整栋楼的居民逃生。
产业链正在经历阵痛。
天津静海区的自行车产业园区里,三分之一的配套厂面临转型。
做电池壳的老李把积压的塑料模具当废铁卖,新开的生产线专门加工镁合金材料。
这个转变让他多掏了二百多万设备款,但质监局的人说,明年这时候没通过认证的厂子都得关门。
消费者最关心的是过渡期政策。
目前全国约3.5亿辆在用电动自行车,完全淘汰至少需要五年。
山东省给出的方案是分阶段管理,济南、青岛等大城市核心区明年起禁行超标车,县城和乡镇可以宽限到2027年。
二手车市场已经出现抛售潮,郑州北环旧货市场里,七成新的电动车只能卖到原价三折。
新规落地第一天就遇到执行难题。
深圳市龙华区市民热线接到三十多起投诉,都是反映小区充电桩不适应新车型。
物业经理们很头疼,改造一个充电棚要重新布线,这笔钱该业主出还是物业掏还在扯皮。
更麻烦的是农村地区,安徽阜阳的乡镇干部发现,老百姓把新买的国标车又拿去改装了。
这场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变革才刚刚开始。
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的负责人透露,下一步要建立全国统一的认证追溯系统,每辆车都会有电子身份证。
就像二十年前摩托车管理升级那样,阵痛过后总会迎来更有序的市场环境。
现在走在济南街头,那些挂着新牌照的电动车确实跑得比以前规矩多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