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上汽最近这波操作,不像是在卖车,更像是在搞一场盛大的行为艺术,主题就叫“我不装了,我摊牌了”。从尚界到智己,再到MG荣威,新车跟压缩毛巾似的,沾水就膨胀,一辆接一辆往外蹦。不知道的还以为上汽在总部哪个角落里挖到了哆啦A梦的任意门,通往一个24小时营业的汽车生产线。
开局单点爆破,必须是尚界H5。这玩意儿最骚的地方,不是它叫什么第五“界”,也不是它那个15万起的售价,而是它把华为那套最值钱的乾崑智驾ADS 4,直接干到了20万以下。这是什么行为?这在修仙小说里,叫自废修为,重塑根基。但在现实的汽车市场,这叫“掀桌子”。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尚界H5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大家一起重开,就问你怕不怕?
华为这属于是雷电法王杨永信附体,直接对整个20万级别的市场进行饱和式电疗,电到你服为止。以前大家还讲究点武德,你搞个智能座舱,我堆点Nappa真皮,你好我好大家好。现在华为和上汽联手,直接把核武器拿出来当常规手榴弹用。都杀红眼了!真的,全都杀红眼了!同行看了也得傻,哭晕在厕所里,连夜开会研究怎么给自家产品也整一个“遥遥领先”,哪怕是贴纸也行。
然后你再看那个智己LS6,搞什么“恒星”超级增程。听听这名字,多玄学,多宇宙,三体人看了都气活了,怎么我还没用上,你们地球人先用上了。综合续航超1500公里,纯电续航450公里,还带800V。翻译一下就是,彻底治好你的续航焦虑,让你从一个电车用户,变成一个偶尔需要找加油站的“稀有物种”。这才是真正的降维打击,用魔法打败魔法。
我作为一个开了几年电车的中年人,对这些技术名词已经基本免疫了。什么固态电池、智能座舱、端到端大模型,听多了就跟听“今年过节不收礼”一样,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因为我知道,决定这些技术牛不牛逼的,从来不是发布会上的PPT,而是你家地库那个信号差到连打电话都得拜佛的角落,以及马路上那些神出鬼没、完全不讲物理规则的老头乐。
你那个L4级自动驾驶,算力堪比天河二号,结果马路上一辆涂装喜羊羊的老头乐以一个薛定谔的走位横穿马路,你车里的AI芯片CPU都得干烧了。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这就是自动驾驶的中国特色,典中典。所以,技术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技术能不能在“道诡异仙”一样的现实路况里活下来。但能活,就是能活。上汽现在就是要把所有能活下来的技术,一次性给你加大加大再加大。
更有意思的是上汽的“改革”。一个浓眉大眼的国企巨头,突然开始研究起了华为的IPD和IPMS流程,这本身就很魔幻。这就好比一个练了八十年金钟罩铁布衫的武林盟主,突然有一天宣布要改修《葵花宝典》,第一步就是把自己先“咔嚓”一下。过程很痛苦,但效果很炸裂。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别说,还真他娘的有点形象。以前两年憋一个大招,现在18个月就能搞出一款新车,这不叫改革,这叫“悟了”,或者说,是被市场毒打到心态爆了之后的大彻大悟。
但这种被逼出来的“顿悟”,到底能持续多久,其实是个玄学问题。今天能拜华为当师傅,明天市场风向一变,是不是又要去拜下一个码头的“雷电法王”?上汽现在这个凌厉的上新势头,与其说是产品矩阵,不如说是一个“产品马戏团”,每个节目都想秀一下自己的绝活,生怕观众跑了。
至于那个海外销量,MG在欧洲卖得好,这个确实666。对欧洲人来说,MG可能就像我们当年看捷达一样,皮实耐用还便宜,属于是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老外可能还没搞明白这车怎么能塞进这么多配置还卖这个价,太阳都要一个趔趄。这是一种文化输出,输出的是“内卷”的终极形态。(说起来我楼下那辆MG4骚红色的还挺好看的,就是不知道充电桩好不好安)。总之,“新三驾马车”跑得飞起,合资品牌也开始跟着喘气了,整个场面就是一把子整活。
所以,你问上汽“改革突围”做对了什么?
他什么都没做对,也什么都做对了。在一个所有人都想体面地赚钱的时代,他选择了最不体面的方式。在一个大家还在研究怎么把蛋糕做大的时代,他想的是怎么把别人的餐厅直接爆了。这不叫商业竞争,这叫修仙渡劫,要么成仙,要么成盒。唯一的“对”,就是确保自己是那个最后一个从餐厅废墟里爬出来的人。哪怕是爬,也得是最后一个。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