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瞧,现在的汽车座舱,早就不是那种“只有仪表盘和收音机”的老掉牙空间了。
别说,还真有点像那种小时候幻想的未来飞船——什么都能动,什么都能变,手机要啥功能,车里都有。
还记得以前刚摸到触屏手机,恨不得点头就能打开个啥,现在据说连开车都能靠一张自动变化的壁纸搞定心情,你敢信?
这不是我瞎扯,最近领克10EM-P新出的AI座舱,弄的那出“壁纸能长花”,大家都说,这车是不是要成精了。
好玩是好玩,可到底这玩意儿值不值,是不是就是技术叠花,溜点噱头?
说实话,心里还是打个小问号。
话说回来,消费者现在的需求还真不是三年前那样就认个品牌、看个外观就下单。
车已经变成了“大号移动生活舱”,一上车你就想:我的座驾能不能像我的手机一样懂我,能不能随时切歌、开窗、查天气,甚至刷个剧。
智能座舱这个词,最早听起来还挺玄乎,但现在,说白了就是“你坐进去舒服不舒服”,操作能不能一把就顺下来,出毛病的时候不用查半天说明书,最好还能聊几句解闷。
吉利这波新AI,怎么样?
号称要“聚身智能”,意思大概是车和你身体一样敏感,按一按,点一点,幕布拉开,花开花谢都跟着电量走。
听起来又有点魔幻。
咱还是要给底,把硬件那一套翻出来瞧瞧。
领克10EM-P这回拿出来的家底够厚,屏幕尺寸直接干到15.4寸,还2.5K,清晰度杠杠的,那画面感有没有点“移动电影院”味儿?
想一下,滑着屏滑菜单,图片高清到能看到猫的胡须,操作还得跟做咖啡一样顺手,按下去哒哒响,卡都不带卡。
别忘了,还有小伙伴12.66寸超宽仪表屏,边框细得能忽略不计,驾驶信息一股脑全塞到眼前,车速、电量,离没油差多少,一瞟就心里有数。
再往前数,25.6寸的AR-HUD直接把导航和路况丢在你眼帘里,何必低头看手机?
这操作简直比给后视镜贴小广告还靠谱,安全性高了不止一个档次。
说回来,光屏幕还不够,“听觉盛宴”也安排得妥妥的——哈曼卡顿扬声器一共塞了23个,7.1.4声道,音乐一响,仿佛全车变成了迷你KTV,开会爱唱歌的人指定爱死了。
但高配硬件归高配,智能座舱最牛的还是“个性控”那一挂。
谁不希望自己的“爱车”能了解小情绪?
ALive壁纸这点可真新鲜——还真不是拍着脑袋瞎玩儿。
你想,充电时花朵慢慢绽放,满格状态下美得像刚下的雨后星空,电量消耗时花瓣一点点收拢,像手机显示电量那样,但效果可不止是红色警告条那么无趣,小动作里藏了车厂用心。
这个玩意看着不仅花哨,实际挺有提醒意义,用视觉刺激帮你记得“快没电啦”。
还有桌面的大卡片,音乐、座椅调节、灯光这些功能,大拇指一推,马上弹出来,堪比手机的快捷栏,有事找功能不用一层一层扒菜单,效率比抓娃娃还稳。
说到这里,不少用户估计想问:我手机是魅族的能接吗?用华为的也是一样能联?
答案是肯定的,这部车机跟主流手机品牌“握手言和”,互联速度快得跟抢茅台似的,只要你肯点,连上没难度。
不过搞笑的是,连语音助手都变得挺有“个性”,叫一声“Hi领克”,马上就有回应,不像以前那种AI杵在那里装人类,人机互动这事算是玩出了新花样。
各种智能体在AI广场别说数量多,连回答问题都跟“小聪明”似的,本地花式玩法一波又一波,显得这个座舱真的有点能陪你唠嗑解烦。
有了这些,咱们来看最实用也最关键的行车安全这块。
说到底,手机上的酷炫功能可以玩,但开车可马虎不得,安全才是第一要务。
领克10EM-P这块,估计开发者心里也清楚,设置个SR视图,让3D桌面在你开车时马上变脸,车周边状况都能变成立体画面,一眼看过去,前面有啥、旁边有人还是老头电瓶车,屏里全都准确显示。
限速牌、行人啥的,信息闪的跟美团骑手抢单一样快,看得见你就心里不慌。
到达目的地,切到辅助泊车模式也是傻瓜式操作,不用跟倒车影像死磕,直接切换就行。
HUD显示歌词听歌这事也是新鲜——停车的时候,双目看歌词,耳边响旋律,心里安稳又能关注周围,堪称两不误。
更妙的是,你可以根据自己习惯,把HUD调成喜欢的风格,新手可以选简洁模式,老司机就喜欢全景铺开,怎么着都看得顺心。
从技术角度看领克10EM-P的AI座舱,咱得说,这品牌挺懂消费者的,不玩虚头八脑的术语堆砌,Flyme Auto 2系统把智能直接落实到“好用”这俩字。
像什么“多模互联”“高性能算法”这些听起来很厉害的词,实际就是让你一推一按,啥都顺溜,不卡壳,不添堵,而不是在说明书里藏着眼花缭乱的功能。
音乐这块也下了功夫,声场布局以及音效调校都不只是花架子,听个周杰伦还是唱个抖音热歌,车厢一秒切换成演出现场,可见厂家的诚意。
桌面的交互,既能自定义,又能保持操作的连贯,早就照顾了不同用户的“强迫症”,想折腾就能改,不喜欢就能关掉,简直贴心到爆。
要说以前大家总吐槽车机系统跟手机比操作反人类,功能藏得太深,领克这次用AI,把那些脑洞大开的点用得恰到好处,没有当作摆设,而是真拿来提升日常体验。
有人说咱是不是太夸了?
其实这车的智能化不是只有花哨那一面,SR和HUD这些显示的功能关键时刻保命,谁还能说不是“硬核实用”?
传感器和信息整合做得够到位,开车不怕精神分裂,好操作才是真英雄。
不过智能归智能,硬件也高配,总体来说,座舱系统的核心还是那句老话:“用起来顺,开起来安,坐起来爽。”
领克10EM-P挺能明白用户需求,操作逻辑不拧巴,参数也不是只拿数据晃眼,而是真正做到科技以人为本。
壁纸能开花好看但没用?你试试开车时发现电量快空了,比以前“红色感叹号”报警要及时而且赏心悦目。
桌面卡片设计方便不方便?
只要你用过一次,再想回到老式隐藏菜单,大概率会疯狂怀念这波新体验——真是“用得顺”才叫转型成功。
语音助手叫得出来听得明白,这才是高科技带来的舒服,而不是一堆应用图标等你自学成才。
说到尾,领克这波AI座舱真不只是花架子,硬件是基础,操作逻辑才是灵魂,用起来舒服才是真的好。
有了这些,看得出来,不少潜在用户已经被种草。
未来智能座舱还会怎么玩,咱们只能拭目以待,说不定下个版本还能自己种草莓,谁晓得呢?
其实我挺想让车跟我玩“你画我猜”,更智能的交互体验才是真的带劲。
各位看官,你对领克10EM-P这套“智能座舱会生长”的玩法怎么看?
有没有哪些功能让你觉得要是以后改进还能更顺心?说说你的看法,一起唠唠!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