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汽车加码落户湖州,动力电池项目提前投产,小城新能源赛道突

高手云集,巨头环伺,新能源产业如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站在太湖南岸,湖州这座江南小城,选择了自己的打法。你说它低调,它却连续出招;你说它保守,转眼又在新能源领域全线冲刺。这不是传说,而是正在进行的大戏。

零跑汽车,这匹近两年车圈最黑的黑马,刚刚在湖州豪下注15亿元,动力电池项目提前进场,八月份就要全面投产。年产38.4万套车载电池、72万套电源的目标,销售收入超60亿,箭在弦上。回头看看,零跑汽车今年上半年已卖出22万辆,首次把理想甩在身后,冲上新势力头牌。它把湖州视作核心制造基地,还陆续投资68亿建设关键零部件工厂。湖州,这个原本被人认作“慢吞吞、图安稳”的江南小镇,正在新能源赛道实现华丽转型。

零跑汽车加码落户湖州,动力电池项目提前投产,小城新能源赛道突-有驾
零跑汽车加码落户湖州,动力电池项目提前投产,小城新能源赛道突-有驾

但凡对新能源产业链稍有涉猎的,都会疑惑:在华东,环太湖板块早已被苏州、无锡、常州这样的万亿城市“卷”成一锅粥,湖州怎么敢?其实,敢字背后是变。湖州靠的不光是天时地利,更多靠的是自己与历史的拉锯。

零跑汽车加码落户湖州,动力电池项目提前投产,小城新能源赛道突-有驾

长兴“中国电池之乡”的名号并非浪得虚名。上世纪50年代,煤矿带动了家庭式矿灯蓄电池作坊。70年代末,第一家现代蓄电池厂诞生。天能、超威这些今天的龙头,当年都只是乡镇厂房一角。电动自行车崛起后,湖州抓住了风口,到2002年,蓄电池产值已近3亿,全国市场占有率高达65%。但凡事总有代价。野蛮生长带来的是环境压力,2004年到2011年两轮血铅事件后,湖州杀伐决断——从175家清到16家企业,挥刀自救,培育出天能、超威两大巨头,亩均产值和税收几十倍增长。结局是,湖州既守住了生态,又稳住了产业。千亿产值、行业第二的地位,不是虚的。

零跑汽车加码落户湖州,动力电池项目提前投产,小城新能源赛道突-有驾
零跑汽车加码落户湖州,动力电池项目提前投产,小城新能源赛道突-有驾

顺风顺水之时,湖州并没有躺平。新能源的格局,早就不是铅酸电池一招鲜能吃遍天。湖州果断切入新能源汽车“三电”领域,却没有妄想造车称王,而是专攻零部件和产业链。2020年,千亿基金砸下去,蜂巢能源、卫蓝科技、天能锂电等企业纷纷落子,形成了以动力电池为核心,覆盖储能、氢能、光伏的绿色能源产业集群。2023年,湖州新能源上下游企业已超300家,营收逼近千亿,成为浙江新能源汽车五大基地之一。动力电池120GWh产能居浙江第一,储能和氢能发展也快马加鞭。

零跑汽车加码落户湖州,动力电池项目提前投产,小城新能源赛道突-有驾

湖州为什么能够突围?秘诀有二:其一,交通升级。沪苏湖高铁打通后,湖州成了长三角几何中心,35分钟进上海,40分钟到苏州,物流成本大都压缩。配上水路、公路“大礼包”,企业原材料4小时直达,谁能不心动?其二,营商环境。吉利、方正电机等龙头企业亲口点赞:工厂从签约到投产不过两个月,无吃拿卡要,不分国企民企一视同仁。加之“两山理论”发源地的生态标签、优良空气水质、物美价廉的房价——人才和企业自然趋之若鹜。

零跑汽车加码落户湖州,动力电池项目提前投产,小城新能源赛道突-有驾

诚然,湖州的体量远逊于身边的苏锡常嘉。2024年GDP只有4213亿,只有苏州的六分之一。但在新能源赛道上,湖州的底气来自于准确地把自己的短处转化为长板。别拿经济总量当万金油,“小而精、优而特”才是真正的制胜之道。它没有整车厂的雄心,却打造了全国最大的绿色动力电池集群。天能、超威两强,市场话语权十足。它不炫耀GDP,却敢投10亿、50亿、100亿去招引技术和企业,把比较优势变成核心壁垒。

新能源时代是速度战、技术战,更是体制与观念之争。湖州用几十年的产业历练,从挖煤烧灯到锂电赛道,从环保阵痛到绿色治理,从老掉牙的作坊到整链精耕,步步为营,绝不冒进。它深知:在一群巨人中,不拼身高,要拼耐力和爆发力。大潮起兮,风正劲。在这赛道上,湖州已不只是岸边观潮者,而是正攀高峰的主角。

归根结底,湖州的新能源进阶启示我们:行业变局下,城市突围靠的不是盲抢风头,而是善于认清自身、演绎独特打法,把小城的坚韧与灵活转化为大时代的突破力。而那些底气十足的“百坦安耽”,恰恰变成了湖州昂首进军的底色——千难万险,敢于担当者终将见天霁。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