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天大反转! 曾经高高在上的“合资香饽饽”大众ID.3,如今竟跌落神坛,直接干到了11.98万的“白菜价”!这波操作,到底是“含泪大甩卖”还是“清仓大处理”?背后真相,远比你想象的更刺激!
外观这块儿,大众玩起了“微整形”。说白了,就是换了个18寸的轮毂样式,其他地方嘛,还是那个熟悉的“大众味儿”。有人说这是“经典永流传”,也有人吐槽“设计师偷懒”。车身4米3出头,在城市里钻来钻去确实方便。 如果比亚迪海豚是“萌妹子”,那ID.3就是个“禁欲系老干部”,就看你喜欢哪一款了。
内饰方面,大众把“极简”发挥到了极致。 悬浮小仪表盘、中控大屏,物理按键少得可怜。
这种设计,有人觉得是“Less is more”,也有人觉得是“抠门到家了”。最让人受不了的是那个空调触控条,大冬天戴手套根本没法用,简直反人类! 车机反应也慢半拍,语音助手蠢萌蠢萌的,跟国产车一比,瞬间感觉穿越回了石器时代。
空间表现上,ID.3只能说是“够用就行”。轴距2765mm,听起来还不错,但实际体验嘛,只能说中规中矩。 身高1米78的成年人坐后排,腿部空间大概还有两拳,头部空间一拳左右。
短途代步没问题,长途旅行就有点遭罪了。 后备箱385升,放两个大行李箱差不多,想塞点大件就别想了。
动力和续航方面,ID.3也没啥惊喜。 后置后驱单电机,125千瓦功率,310牛·米扭矩,零百加速7秒多。
这个数据,佛系车主够用,性能控就别指望了。 底盘调校是大众的强项,过减速带干脆利落,过弯也稳当。
但是,续航里程嘛,大家都懂的。 官方标称451公里,实际能跑多少,还得看天气和路况。
尤其是在北方,冬天开暖风,能跑个300公里就谢天谢地了。 智能化方面,ID.3被国产车按在地上摩擦。
现在国产车都玩起高阶NOA了,自动泊车、车道保持那都是基本操作。 大众这边呢?还是L2级辅助驾驶,能用,但也就那样。
车机系统更是惨不忍睹,娱乐功能匮乏,导航也不好用。 开惯了国产智能车,再坐进ID.3,感觉瞬间老了十岁。
更扎心的是,这个价位,国产新能源简直是神仙打架。 比亚迪海豚,销量王者,空间大,智能化高,品牌号召力强;MG4 EV,动力更猛,价格更低,还有四驱可选;零跑T03、哪吒AYA,价格更亲民,配置也卷到飞起。
ID.3的优势,只剩下“大众底盘”和“德系品质”的虚名了。 说白了,ID.3这次降价,就是一场“被迫自救”。面对国产新能源的围剿,大众只能放下身段,用价格来换取市场。
但是,消费者也不是傻子,买车不能只看价格,还得看产品力。 那么,问题来了:11.98万的大众ID.3,真的值得买吗? 在我看来,这得看你的需求。
如果你是大众的铁杆粉丝,认可它的驾驶质感,用车场景主要是市区代步,对智能化没啥要求,那ID.3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毕竟,这个价格买到大众电动车,也算是捡了个漏。
但是,如果你追求更大的空间、更强的智能化、更丰富的配置,那还是果断选择国产新能源吧。 毕竟,时代变了,消费者的需求也变了。
一味地抱着老观念不放,只会 Die 得更快。 话说回来,大众ID.3的降价,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在新能源时代,合资品牌再也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了。 只有真正了解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才能在这场“淘汰赛”中活下来。
那么,你觉得11.98万的ID.3,是真香警告,还是劝退信号?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大家一起聊聊! 如果你是我,手握12万预算,你会选择ID.3,还是其他国产新能源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