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现在流行“移动生活空间”,就是一边堵在高架,一边宣称自己过得比家还爽,为了配合这个潮流,某些车企操碎了心,说是要让你在家里坐得怎样躺路上就能怎样瘫,让你出门不只是移动,还得带着空气加湿器、CBD香薰和能让你侧卧八小时的座椅。于是,一辆名字听起来像是外星团队拉投资失败后转行造车的星纪元ET横空出世。说是“高端新能源”,但我怀疑它能不能飞上天——至多能把你从菜市场送到山谷,然后用大平层的空间让你感觉活得离退休生活又近了一步。
也难怪,人们的期望都被生活按在地上摩擦的时候,谁还敢奢望幸福能简单点?大家都知道,所谓“房子是租来的,生活是自己的”,结果租了一辈子的房还是想往车里塞下生活。星纪元ET就偏不信邪,它要把3.45立方的空间塞进近五米长的身躯,然后给你个大平台,告诉你,你也可以在此平躺,哪怕老板让你996,至少下班回车里可以摊成1字型,用行动向宇宙宣称自己是个有尊严的打工人。三十六处储物空间,按说是为露营准备的,实际用法大概率是主副驾驶专属牛奶盒、保温杯、不慎滑落的社保卡以及“深夜独坐时的落单发票”——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储物多,也不是让你真收纳理想生活,更多是让你塞满拖延的勇气。谁还不是白天卷死自己,晚上卷死电脑,然后周末把热水壶、驱蚊液、帐篷、四级证书全都塞进后备厢,试图用仪式感掩盖没有钱买房的落寞。说白了,车不是车,是装备,是防身的铠甲,是成年人遮丑的道具。“带什么、扔什么”这种问题,跟“劈叉领导的KPI还是分期付款的人生”一样,根本没法选,倒不如一键电动放倒后座,把选择恐惧症也一同倒进1835升的空间,管它明天要不要换工位。
车顶天幕才是重点。1.27平方米的全景玻璃,你以为是让你欣赏星辰大海,其实就是让你在紧张会议后,顺便看看中年危机的天花板。两层纳米隔热玻璃说能挡99.9%的紫外线和98.5%的红外线,夏天坐车里抬头仰望阳光,心理防晒指数也不低。到了傍晚,天色昏黄,关掉车灯,假装自己是丁香医生公众号上的文艺青年,闭眼感受一份诗和远方——也只有在车里,幻想能比现实宽一点。
说到舒适,十四层工艺材料的座椅,你听起来像是刚下线的新中式沙发,实际上强大到你怀疑是不是还有十八层地狱圈给你疗愈疲劳。二十多万个微透气孔,不是担心你剥皮,是只怕你坐久了化身成贴椅而活。夏天下暴雨,车里也要通风爽爽,冬天冻肩膀,一键加热立马热情洋溢。副驾还要零重力,振动按摩搞得像是在养生局蹭热灸,不开到老家,都觉得对不起车厂的良苦用心。有人说,旅居就是要享受路上的欢愉,星纪元ET直接把按摩椅和老板椅塞进车厢,让你怀疑下一步是不是出厂都配心理咨询师和星座塔罗。
副驾座椅据说有一百一十八度仰角,调个头就能直接进入午休模式。很多人可能没时间体验——毕竟车子是用来堵路的,而路,永远堵在理想上。后排座椅支持前后移动,靠背还可调一百三十度,孩子能半躺看绘本,长辈斜倚听戏曲,全员舒适,可惜只是120码以下的自由。看着后座翻来覆去,唯一的遗憾大概就是没有给“加班狗”设置加班房间,否则996的你可能真的能在工位和副驾间“原地养老”。
至于乐趣嘛,Lion Melody大师级音响,23个扬声器加2880W功率,你以为这是在现场听五月天,实际是让你堵车唱K不怕走音,一路自嗨只怕被隔壁车投诉噪音扰民。无麦K歌功能让全家在路上PK高音,车外风景配合车内走音,说不定还能激活你流失已久的“少年感”。不过你放心,哪怕歌词跑偏,只要车没跑偏,人生也就还没彻底失控。
车就是得这样,早上移动办公,中午车内K歌,傍晚路边扎营冲咖啡,双人睡袋一铺就能临时开局平板屋,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支撑着一地鸡毛的小确幸。中场休息改床铺,操作台上放三明治机和单品手冲壶,自给自足的仪式感,仿佛只要这样过,城市再卷与你无关。只可惜车内再大,也关不上全社会的焦虑:你幻想着旅途的浪漫,现实却总是限量发售。
你说,“最好的旅居不是快速抵达目的地,而是在路上舒舒服服”。是的,大而全的生活定义从来只属于广告里,从太空舱座椅到三温区空调、从天窗到5G互联,目标当然是让你卷进生活的壳里还能自带滤镜亮度。可真当你盘腿坐在3.45个立方米的小天地里,星纪元ET给你遮风挡雨给你按摩治愈,没准你才发现,人类对舒适的追求就像国产偶像选秀节目里的梦想——看似触手可及,实则遥不可及。毕竟买车容易,松弛难寻。有车也未必有闲,有闲也未必有心。有心能装下整个宇宙,没心只能让空间成了垃圾场。
生活里的不舒适,从来不是因为空间不够大,也不是天幕不够亮。是真的累,是习惯了拼和抢,忘了如何静下来跟自己相处。于是,哪怕开着最高配的行走大平层,遇上天塌地裂的小长假照样堵在高速上,看着同款星纪元、同款露营桌椅、同款洒脱人设,咱们自嘲着“移动的家最自由”,其实就是一群人怕得了“错过”,患上“随时可撤”的焦虑症。
星纪元ET挺好,三十六处储物设计,能藏下你的浪漫、现实没实现的壮志、抛下买房热度以及不明飞行物般漂泊感。车里有座椅按摩,外面有大千世界,但生活的路上,没人能永远放松,“舒适旅居生活”,说到底,更多的是一场移动版的精神按摩。你期待每一次出发都松弛惬意,到头来不过是在车——这只现代乌龟壳,练练“自洽”的功夫。
最后,也别对舒适抱太大希望。毕竟连买防晒喷雾都要薅满减的你我,有什么理由相信一辆车就能搞定自由灵魂?流浪式旅居听着浪漫,真体验过就知道,移动的家,唯一的真理是“路边高架永远修不完,家的表达方式永远在升级”。谁叫人家都说了嘛:家在哪里,哪里就堵车。你在车里仰望星空,星星在天上看你堵成一条线。
我安慰自己,既然自由被堵住了,松弛就留给下一代吧。无论“流动客栈”还是“移动乌托邦”,都只是生活的一个候车厅。每一个用心布置的小空间,每一回精心伪装的松弛,不过是我们逃避现实焦虑的一种方式。只要胆子大,哪里都能是家,哪怕家门口是红灯,邻居是交警,人生才刚起步,远方已封路,大家笑着进退,也许这本身就是最适合中国人的“旅居哲学”吧。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