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合资卑躬屈膝、对比亚迪重拳出击!中国车企这么爱窝里斗?

比亚迪DMI一出,998油费跑3升油,合资车降价了,兄弟却红了眼?

各位车友,今天不聊新车,不讲参数,咱们来聊点扎心的——中国车企,怎么一见自己人出头,就急着上脚踩?

前两天我试完一辆新款合资B级车,销售苦着脸说:“现在真不好卖,去年还能加价提车,今年倒贴五千都没人问。”我问他为啥?他叹了口气:“还不是你们国产车太狠,尤其是那个比亚迪,秦PLUS DM-i一出,谁还愿意加95号油?”

这话听着耳熟吗?可就在比亚迪还没发家那会儿,这些车企干啥去了?

还记得中保研那场“帕萨特A柱断裂”吗?全网哗然,德系神车人设崩塌。可你翻翻当年的国产车企微博、公众号,谁站出来说一句“质量不行就该被曝光”?没有。有的是“德系工艺值得学习”“结构设计有特殊考量”……说得那叫一个客气。

再往前,DSG变速箱“死亡闪烁”闹得沸沸扬扬,丰田“机油乳化门”席卷全国,本田思域中保研撞出“五星骨折”……这些本该是国产车逆袭的绝佳机会,结果呢?对外,唯唯诺诺;对内,重拳出击。

现在倒好,比亚迪靠着DMI技术,把百公里馈电油耗干到3.8L(NEDC工况),起售价压到9.98万,直接掀了燃油车的桌子。合资品牌被迫降价、增配、推混动,消费者得利,国产车整体竞争力上来了。可某些同行不感激,反而跳出来骂——“偷工减料”“没高压油箱”“不安全”。

我就纳闷了,当年你们怎么不去举报大众的颗粒捕捉器堵塞?不去质疑丰田的混动电池寿命?现在怎么突然变身“行业道德标兵”了?

比亚迪的底气,来自技术,不是嘴炮

我开过四代比亚迪秦,从最早的燃油版到现在的秦L DM-i。说实话,早期的比亚迪,底盘松散、隔音稀烂、车机卡顿,我也喷过。但你不能否认,它在进步。

特别是2021年DMI发布后,我第一次试驾秦PLUS,那种“油电无感切换”的平顺性,让我彻底改观。 没有传统混动的顿挫,没有纯电的里程焦虑,百公里3.8L的油耗,实测下来市区通勤甚至能跑进3.5L。这不是营销话术,是我用油卡一笔笔刷出来的数据。

后来我专门拆过DMI的结构——它不是简单的“油车+电机”,而是靠EHS电混系统+骁云发动机+专用刀片电池,实现高效能量管理。热效率做到43.04%(比亚迪官方数据),这在全球燃油发动机里都是顶尖水平。

更关键的是,它把混动技术打成了“普惠品”。以前混动是豪华车的专属,现在十来万就能买到。这不是颠覆,是革命。

对合资卑躬屈膝、对比亚迪重拳出击!中国车企这么爱窝里斗?-有驾

“高压油箱”风波:一场精心策划的舆论战?

最近这场“窝里斗”的高潮,是某车企高管公开质疑比亚迪多款车“无高压油箱,排放超标”。这话一出,直接把比亚迪架在火上烤。

可事实呢?

我查了中汽研的公告,比亚迪DM-i车型全部通过国六b排放认证。而国六b对蒸发排放的要求极其严格,没有高压油箱或等效技术,根本不可能过检。

那比亚迪用的啥?“常压油箱+蒸汽脱附泵” 技术。简单说,就是用一套智能系统,实时监控油箱压力,把燃油蒸汽主动抽到发动机烧掉。这技术早有专利,也通过了官方认证。

可为什么有人非要说它“违规”?因为黑一个技术容易,黑一个企业难。 只要制造恐慌,让消费者觉得“比亚迪不安全”“比亚迪偷工减料”,哪怕最后证明是错的,口碑的损伤也已经造成。

这让我想起一句话:“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 那些靠贬低对手上位的品牌,用户真的会买账吗?

真实车主怎么说?

我认识一个老铁,老思域车主,去年换了秦L。

他跟我说:“以前觉得日系省油,开起来也顺,但去年一箱油花了580块,吓死了。换秦L后,一半电一半油,一个月电费不到50,油钱200,省下的钱够给孩子报俩兴趣班。”

他还说:“最爽的是,以前加油得挑95号,现在92号就行,加油站随便进,不用看牌子。”

另一个朋友,理想L系列车主,本来想喷比亚迪“技术落后”,结果试驾完秦L后改口:“这车平顺性比理想还稳,底盘调得比我那辆德系SUV扎实。”

对合资卑躬屈膝、对比亚迪重拳出击!中国车企这么爱窝里斗?-有驾

你看,用户不傻,他们用钱包投票。

横向对比:比亚迪 vs 合资 vs 其他国产

我们拿三款车对比:比亚迪秦L DM-i、大众朗逸1.5L、吉利星瑞L。

维度 比亚迪秦L DM-i 大众朗逸 1.5L 吉利星瑞L

百公里油耗(实测) 3.5-4.2L 6.8-7.5L 4.5-5.2L

动力响应 电机驱动,起步快 自然吸气,平顺但肉 混动,有延迟

NVH表现 低速静谧,高速风噪略大 隔音好,但发动机噪音明显 中规中矩

智能化 DiLink车机,支持OTA MIB系统,功能老旧 吉利银河OS,流畅

价格(起售价) 9.98万 12.39万 12.68万

结论很明显:比亚迪赢在“经济性+性价比”,朗逸赢在“品牌认知”,星瑞L赢在“质感均衡”。

但问题是——为什么只有比亚迪被群起而攻之?

朗逸价格高、技术老、配置低,没人说它“割韭菜”;星瑞L油耗比秦L高,也没人质疑它“不环保”。唯独比亚迪,因为“太便宜、太省油、卖太好”,就成了“行业公敌”。

这公平吗?

对合资卑躬屈膝、对比亚迪重拳出击!中国车企这么爱窝里斗?-有驾

王传福一句话,道破天机

在2024年比亚迪股东会上,王传福说:“我们不拉踩同行,也不允许内部攻击竞品。比亚迪的对手,从来不是其他国产车,而是丰田、大众、特斯拉。”

这话一出,高下立判。

一个企业,把对手定在同胞身上,格局就小了;把对手定在全球巨头身上,路才宽。

你看特斯拉降价,比亚迪从不骂它“恶性竞争”;丰田推新混动,比亚迪也不说它“技术落后”。它只做一件事:把自己的技术做到极致,把价格打下来,让用户受益。

这才是真正的“行业引领者”该有的姿态。

国产车的未来,不该是“窝里斗”

各位车友,咱们得清醒点。

中国车企过去几十年,学德系的底盘,抄日系的省油,仿美系的动力,一直活在别人的影子里。

现在好不容易有个品牌,靠自己的技术,把合资车拉下神坛,结果自家兄弟先抄家伙上了?

这像不像小时候,班里有个同学成绩差,天天被外国小孩欺负,不敢吭声。突然有一天,他发奋读书考了第一,结果班里其他差生联合起来说他“作弊”“不配当班长”?

荒唐吗?可现实就是这么荒唐。

对合资卑躬屈膝、对比亚迪重拳出击!中国车企这么爱窝里斗?-有驾

结语:我们到底想要什么样的国产车?

我想问大家三个问题:

你希望买车时,选择更多、价格更低,还是只有几个高价合资品牌可选?

你支持一个靠技术突围、让合资降价的车企,还是支持一个靠抹黑对手、维持高价的“兄弟”?

你觉得“国产崛起”的标志,是集体把价格打下来,还是内部互撕、让外资渔翁得利?

我的答案很明确:比亚迪可能不完美,但它在推动行业进步。

它让十万元的车有了L2辅助驾驶,让B级车价格跌破15万,让混动不再是有钱人的玩具。它动了既得利益者的奶酪,所以被围攻。

但历史会证明,真正让中国车走向世界的,不是那些躲在背后放冷箭的人,而是像比亚迪这样,敢于亮剑、敢于革自己命的“孤勇者”。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国产车要想站起来,先得学会不跪着打内战。

各位老铁,你怎么看?评论区聊聊。

下期我打算试驾新岚图FREE,想看的扣1,不想看的扣2,我看看大家兴趣。

(顺便说一句,我二手油车亏了8万,但我真不后悔——因为现在买车的人,再也不用被合资品牌宰了。)

对合资卑躬屈膝、对比亚迪重拳出击!中国车企这么爱窝里斗?-有驾

这,就是进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