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国内汽车市场,吉利和比亚迪无疑是两颗最为耀眼的明星。一个凭借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在燃油车与新能源领域双线作战;另一个则凭借在新能源技术上的深厚积累,在电动化浪潮中一骑绝尘。但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在二者身上,试图评判谁更强时,却发现这并非一道简单的选择题。接下来,就让我们从技术研发、市场表现、财务状况等多个维度深入剖析,看看吉利和比亚迪,究竟谁才是车企中的“全能冠军”。
技术研发:各有千秋,却也各有侧重
吉利:技术矩阵多元化,注重融合创新
吉利在技术研发方面展现出了惊人的广度和深度。其坚持多元化技术路线,在插混、混动、燃油、纯电四大领域齐头并进。以雷神动力系统为例,这是吉利在混动技术上的集大成者。其中,雷神EM-i超级电混系统尤为引人注目,它采用了全球量产汽油发动机最高热效率46.5%的发动机,配合高效的电机和先进的电控系统,使得车辆在综合续航和亏电油耗方面表现出色。测试车极限续航可达2390.5km,百公里平均油耗低至2.62L,在与竞品的直接对垒中,展现出强大的技术实力。
在电池技术上,吉利推出的神盾短刀电池同样可圈可点。电芯能量密度达到192Wh/kg,长度仅为58厘米,相较于传统长刀电池,排布组合更加灵活,且快充速度提升至1.5倍。不仅如此,神盾短刀电池还通过“八针同刺”试验,进一步证明了其卓越的安全性能,在动力电池安全领域树立了新的标杆。
除了动力和电池,吉利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域也积极布局。与DeepSeek合作开展蒸馏训练,开发智能汽车AI技术,用于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领域,有望推动智能汽车技术标准的建立,为用户带来更加智能、便捷的出行体验。
比亚迪:新能源技术底蕴深厚,垂直整合优势明显
比亚迪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开拓者,技术底蕴深厚。其在电池、电机、电控“三电”核心技术上的优势,是其立足市场的根本。刀片电池的问世,彻底改变了磷酸铁锂电池在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能上的短板,通过独特的结构设计,实现了更高的空间利用率和更好的安全性能,在针刺试验中表现优异,极大地提升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的信心。
在混动技术方面,比亚迪的DM-i超级混动系统以其出色的油耗表现和驾驶体验,深受市场欢迎。系统通过优化发动机与电机的协同工作逻辑,实现了纯电、混动等多种驱动模式的高效切换,在不同工况下都能保证车辆的动力性和经济性。第五代DM技术发布后,发动机热效率达到46.06%,综合续航能达到2100公里,亏电油耗做到百公里2.9L,技术实力不容小觑。
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的垂直整合能力在行业内首屈一指。从上游的原材料开采、电池生产,到中游的电机、电控制造,再到下游的整车组装,比亚迪构建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这种垂直整合模式不仅保证了核心零部件的稳定供应,还能有效控制成本,为其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了先机。
市场表现:销量数据背后,各有增长密码
吉利:产品矩阵丰富,多品牌协同发力
在市场表现上,吉利汽车的成绩同样令人瞩目。2024年,吉利控股集团全年销量超过300万辆,其中吉利品牌贡献了217万多辆。2025年开年,吉利汽车更是表现强劲,1月总销量330782辆,同比增长了14.8%,国内市场销量239944辆,成功超越比亚迪,重新夺回国内销量第一的宝座。
吉利的成功得益于其丰富的产品矩阵和多品牌协同发展战略。旗下涵盖了吉利、领克、极氪等多个品牌,每个品牌都有其独特的定位和目标受众。吉利品牌注重性价比,产品覆盖了从入门级到中高端的多个细分市场;领克品牌主打年轻、运动和潮流,通过与沃尔沃技术共享,提升了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极氪品牌则专注于高端新能源市场,凭借出色的性能和豪华的配置,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以银河系列为例,作为吉利在主流新能源市场的重要布局,该系列产品凭借高性价比和丰富配置吸引了大量消费者。2025年1月,银河星舰7EM-i销量突破了2.03万辆,不断刷新A级电混SUV交付速度的最快纪录;吉利银河E5收获了1.47万辆的销量佳绩,1月29日,第十万辆吉利银河E5正式下线。这些爆款车型的出现,不仅为吉利带来了销量的增长,也进一步提升了其在新能源市场的品牌影响力。
比亚迪:新能源市场一马当先,车型矩阵全面开花
比亚迪在新能源市场的表现堪称惊艳。2024年,比亚迪的销量达到了427万辆,稳居行业前列。2025年1-4月累计销售138万辆,同比增长46.98%,海外销量29.3万辆,翻倍增长。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比亚迪的市场份额长期名列前茅,其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高达71.3%。
比亚迪的成功源于其丰富的新能源车型矩阵和精准的市场定位。王朝系列和海洋系列涵盖了轿车、SUV、MPV等多个细分市场,产品价格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例如,比亚迪汉EV凭借其出色的性能和豪华的配置,成为了国产新能源轿车的标杆车型;比亚迪宋ProDM-i则以其高性价比和长续航能力,在紧凑级SUV市场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此外,比亚迪在高端市场的布局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方程豹、腾势、仰望品牌的推出,进一步丰富了其产品矩阵,提升了品牌形象。2025年,方程豹、腾势、仰望品牌总销量达到5.26万辆车,同比增长36.5%,高端汽车品牌贡献率不断提升。
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各有亮点,发展前景备受关注
吉利:营收利润双增长,多元化布局显成效
从财务数据来看,吉利汽车在2024年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营业收入达到2402亿元,同比增长34%;毛利润为382亿元,毛利率为15.9%。归母净利润为166亿元,同比增长213%,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为55亿元,同比增长52%。
吉利的财务表现得益于其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和有效的成本控制。在产品多元化方面,吉利通过不断推出新车型,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扩大了市场份额。在品牌多元化方面,吉利通过收购沃尔沃、宝腾等品牌,实现了技术共享和资源整合,提升了自身的品牌形象和竞争力。
此外,吉利在成本控制方面也下足了功夫。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生产效率等措施,吉利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毛利率。例如,在雷神EM-i超级电混系统推出后,吉利通过技术创新和规模化生产,降低了混动系统的成本,使得搭载该系统的车型价格更具竞争力。
比亚迪:营收规模庞大,现金流状况引关注
比亚迪在财务方面同样表现出色。2024年,比亚迪集团的总收入达到了7771.02亿元,净利润达到了402.54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更是高达369.83亿元。2025年一季度,比亚迪总营收1703.6亿元,同比增长36.35%;归母净利润91.55亿元,同比翻倍;毛利率20.07%,维持在20%左右的高位,净利率约5%。
然而,从深层财务数据来看,比亚迪也面临着一些挑战。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已连续五个季度同比下滑,2025一季度为85.81亿元,同比减少16.10%;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额在2024年四个季度均为负值,2025一季度若扣除港股增发的433.83亿港元融资,实际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额减少超200亿元。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存货增加和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减少。尽管如此,比亚迪凭借其庞大的营收规模和较高的毛利率,依然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综合对比:没有绝对的强者,只有不同的优势
通过对吉利和比亚迪在技术研发、市场表现、财务状况等多个维度的对比,我们发现很难简单地评判谁更强。吉利在技术研发上注重多元化布局,通过融合创新,在混动、电池、智能驾驶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在市场表现上,凭借丰富的产品矩阵和多品牌协同发展战略,实现了销量的稳步增长;在财务状况上,营收利润双增长,多元化布局的成效显著。
比亚迪则在新能源技术研发上底蕴深厚,通过垂直整合优势,在电池、混动等核心技术上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在市场表现上,新能源市场一马当先,丰富的车型矩阵全面开花;在财务状况上,营收规模庞大,盈利能力较强,尽管现金流状况面临一定挑战,但依然具备强大的抗风险能力。
对于消费者而言,选择吉利还是比亚迪,更多地取决于个人的需求和偏好。如果您注重多元化的技术路线、丰富的产品选择以及品牌的综合实力,那么吉利可能更适合您;如果您追求先进的新能源技术、出色的电池性能以及在新能源领域的领先地位,那么比亚迪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吉利和比亚迪都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两家企业将继续发挥各自的优势,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推动中国汽车产业迈向新的高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