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全固态电池为啥现在能获批?卡了8年的“命门”松了?

丰田终于"松绑"了!

家人们,我刚刷到丰田中国的官方公告——他们的全固态电池生产线正式拿到国家生产许可了!

丰田不是说2027年才量产吗?咋提前了?

之前被国产电池按在地上摩擦,现在要硬刚了?

丰田全固态电池为啥现在能获批?卡了8年的“命门”松了?-有驾

说实话,这两年丰田在电动车圈确实有点"憋屈":液态锂电池被比亚迪刀片电池、宁德时代麒麟电池抢尽风头,连大众、福特都跑去做磷酸铁锂了,丰田那套"混动为王"的老办法不香了。现在全固态电池获批,算是丰田攒了十年的"大招"终于能甩出来了。

丰田全固态电池为啥现在能获批?卡了8年的"命门"松了?

丰田搞全固态电池,那可真是个漫长的故事。2010年他们就搞出了一个原型机,当时业内都觉得这是个技术突破。可从那时候到现在,整整15年过去了,日本经产省一直卡着生产许可不给批。为啥?说白了就是两个字:不行。

全固态电池理论上确实牛,用固体电解质替代液体,不会漏液,不会爆炸,听起来完美得不得了。但实际做起来,问题一大堆。最要命的是固体电解质和正负极材料之间的接触问题,就像两块硬邦邦的石头,你让它们紧密贴合,还要保证电流能顺畅通过,这难度可想而知。

丰田最早做出来的全固态电池,充放电几百次就不行了,电池容量衰减得厉害,根本达不到车规级标准。让人头疼的是成本,一条全固态电池生产线的造价是液态锂电池的3倍,生产出来的电池单度电成本超过2000元,这价格谁买得起?

那今年为啥就获批了?

我翻了翻工信部的公示文件,发现丰田这次是真的下了血本。他们跟国内一家叫瑞泰新材的公司合作,专门搞定了界面改性技术。听起来很高深,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在固体电解质和电极之间涂了一层特殊的"粘合剂",让它们能更好地贴合在一起。

这一改进可不得了,电池的循环寿命从原来的2000次跳到了5000次,按一天充一次电算,能用13年多。

丰田全固态电池为啥现在能获批?卡了8年的“命门”松了?-有驾

成本方面的突破关键。丰田这次学聪明了,不再死磕进口材料,转而用国产稀有金属替代。比如原来用的锂盐要从智利进口,现在改用江西产的,价格砍了一半。再加上生产工艺的优化,单度电成本从2000元降到了1200元左右,基本跟现在主流的三元锂电池持平了。

其实国家这次批准,也有自己的考量。一方面是技术确实成熟了,安全性和成本都达到了可接受的水平;另一方面,国内电池产业需要竞争来推动技术进步。

比亚迪、宁德时代虽然很强,但如果没有外部压力,创新动力可能会减弱。让丰田进来搅局,对整个产业链都是好事。

全固态电池到底"牛"在哪?和咱们现在的电池有啥本质区别?

要说全固态电池为啥让丰田等了十年也要搞,还是性能上的跨越式提升。咱们现在用的液态锂电池,不管是三元锂还是磷酸铁锂,能量密度基本都在300Wh/kg以下。啥意思?就是1公斤电池能存300瓦时的电,装在车上,续航最多也就700公里左右。

而丰田这次获批的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干到了500Wh/kg,同样重量的电池,续航能飙到1200公里。你想想,从北京开到上海,一口气不用充电就能到,这体验能一样吗?

让人眼红的是充电速度。现在的快充技术,充到80最快也要30分钟,而全固态电池因为内阻低,理论上10分钟就能充进80的电。

丰田的测试数据显示,他们的全固态电池充电10分钟能跑500公里。这速度,基本跟加油差不多了。

安全性是全固态电池的杀手锏。去年夏天深圳那起电动车充电自燃的事故,大家应该还记得。液态电解液在高温下会分解产生气体,遇到氧气就容易燃烧爆炸。但全固态电池用的是陶瓷或聚合物固体电解质,你就算拿锤子砸穿了,也不会起火。

丰田的测试视频里,工程师拿钉子穿透电池,拿火烧电池,电池愣是没事,这在液态电池上是不可能的。

当然,全固态电池也不是十全十美。最大的问题是体积,因为固体电解质的密度比液体大,同样容量的全固态电池,体积要比液态电池大15左右。这意味着车企需要重新设计底盘和电池包布局。还有低温性能问题,零下20度时,全固态电池的容量会下降20左右,虽然比液态电池的30下降要好一些,但在东北这样的极寒地区,还是会影响使用体验。

丰田全固态电池为啥现在能获批?卡了8年的“命门”松了?-有驾

不过丰田的工程师说,这些问题都有解决方案。体积问题可以通过优化电池包结构来缓解,低温问题可以通过软件算法和加热系统来改善。他们计划在2026年推出的一批车型上,就会配备智能温控系统,确保电池在各环境下都能正常工作。

丰田为啥现在"硬刚"?被国产电池压了5年,这次要打翻身仗?

丰田这次在全固态电池上这么拼命,背后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再不拼,电动车市场就真的没它什么事了。2020年之前,丰田在燃油车领域那是绝对的霸主,全球销量一,利润率也是行业最高。但电动化浪潮来得太快,丰田一开始还死守氢能源路线,觉得锂电池就是过渡技术,结果被现实狠狠打脸。

2022年是丰田最难受的一年。比亚迪的海豚在日本市场卖疯了,月销量超过了丰田的同级别车型Aqua。要知道,日本可是丰田的大本营啊,在自家门口被中国品牌超越,这脸打得啪啪响。宁德时代跟丰田合作推出的bZ4X,用的是宁德时代的电池技术,续航做到了600公里,比丰田自己的混动车还省钱。丰田章男当时的表情,据说比吃了黄连还苦。

2023年的情况糟糕。丰田章男公开发表"抵制全面电动化"的言论,结果当月丰田电动车全球销量暴跌30,股价一周内跌了8。投资者用脚投票,逼得丰田不得不改变策略。今年4月,丰田新任社长佐藤恒治上任后一件事,就是宣布加速电动化转型,全固态电池项目的预算翻了三倍。

现在全固态电池获批,对丰田来说就像抓到了救命稻草。按照他们的规划,2026年推出的首款全固态电池车,续航1200公里,充电10分钟跑500公里,如果真能做到,那确实是个大杀器。特斯拉的4680电池能量密度也就280Wh/kg,充电最快也要15分钟才能充到80,在技术参数上完全被碾压。

但丰田想靠全固态电池翻盘,也没那么容易。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可不是吃素的。比亚迪的固态电池专利数量比丰田还多,已经申请了超过300项相关专利。宁德时代去年发布的凝聚态电池,能量密度也达到了500Wh/kg,虽然还没量产,但技术储备已经很充分了。

丰田全固态电池为啥现在能获批?卡了8年的“命门”松了?-有驾

国产电池企业的供应链优势太明显了,从原材料到生产设备,基本都能自给自足,成本控制能力远超丰田。

丰田自己也清楚,全固态电池不是万能药。他们内部的计划是,2026年先小批量生产,年产能只有5万辆左右,主要供应高端车型。真正的大规模量产要等到2030年,到时候年产能才能达到100万辆。这个时间差,足够国产电池企业做出回应了。

网友吵翻了!这5个问题你必须知道

这消息一出来,各大平台的评论区爆了。知乎上关于"丰田全固态电池"的问题,两天内浏览量超过500万。微博上相关话题冲上热搜三。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我整理了一下,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

一个问题,全固态电池会不会很贵?普通人买得起吗?

这确实是大家最关心的。丰田内部人士透露,首批搭载全固态电池的车型,电池成本会比现在的液态电池高10-15。但这个涨幅其实还能接受,算下来一辆70度电的车,电池成本可能会贵1-2万元。不过续航从700公里提升到1200公里,多花这点钱其实挺值的。而且丰田承诺,到2030年随着量产规模扩大,成本会降到跟现在的液态电池差不多。

二个问题,充电10分钟跑500公里,这是真的吗?会不会伤电池?

丰田用的是一叫"脉冲充电"的新技术,简单说就是充电时电流不是一直很大,而是像心跳一样有节奏地变化,这样能减少电池发热,延长使用寿命。实验室数据确实能做到10分钟充80,但实际使用中会受环境影响。比如冬天低温时,充电时间可能会延长到15-20分钟。不过即便如此,也比现在的快充快多了。

三个问题,全固态电池会不会淘汰现在的液态电池?

丰田全固态电池为啥现在能获批?卡了8年的“命门”松了?-有驾

短期内肯定不会。全固态电池成本高、产能有限,主要会用在高端车型上。而液态电池技术成熟、成本低,适合10-20万的家用车。未来5-10年,市场上应该是两技术并存的局面。就像现在燃油车和电动车都在卖一样,不同的技术满足不同的需求。

四个问题,丰田这次能反超比亚迪、宁德时代吗?

这个真不好说。技术上,三家各有千秋。丰田的优势是量产经验丰富,品控能力强。比亚迪的优势是垂直整合能力强,从电池到整车都是自己造。宁德时代的优势是规模大、客户多,议价能力强。这场竞争可能要打很多年,最终谁能胜出,还要看谁的执行力强,谁的成本控制好。

五个问题,我现在买电动车,该等全固态还是现在就买?

这得看你的实际需求。如果你每年跑不到2万公里,主要在城市里开,现在700公里续航的车完全够用,没必要等。但如果你经常跑长途,或者住的地方充电不方便,那可以考虑等等。毕竟1200公里的续航,意味着一个月可能只需要充一两次电,使用体验会好很多。

结语

充电焦虑都会大大缓解,电动车真正替代燃油车的那一天,可能会来得比我们想象的快。

至于丰田能不能靠全固态电池打个翻身仗?咱们2026年见分晓!到时候一批车上市,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就知道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