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事儿挺有意思,法国的标致汽车发布了新款的308和它的旅行版308SW。
照片一出来,网上不少车迷朋友都说,这车真漂亮,设计感十足。
但紧接着,另一种声音就出来了,而且还挺多:“这车跟咱们有啥关系?又不是国内神龙公司生产的,是法国工厂造的,八成是进不来的。就算进来了,这个价格估计也没几个人会买。”这话听着有点扫兴,但仔细想想,说的好像也是大实话。
那么问题就来了,对着一个大概率我们买不到、也开不着的欧洲车,咱们在这儿讨论得热火朝天,是不是有点像“画饼充饥”,白费口舌呢?
这事儿,咱们今天得好好掰扯掰扯,因为它背后反映的东西,可比一台车本身要多得多。
咱们先不谈别的,就先看看这台新款的标致308,到底是什么样,让大家又爱又“恨”。
首先得承认,法国人在设计这方面,确实有两把刷子。
这次的新款308,外观上变得更精神、更凶悍了。
车头那个进气格栅,变得更扁平,里面还加了一些跟车身颜色一样的装饰条,看着特别精致。
最提气的是车灯,以前那个像狮子獠牙一样的日间行车灯,现在变成了更犀利的“三爪”样式,就像狮子亮出了爪子,一下子就有了攻击性。
更好玩的是,高配车型的那个狮子车标,居然还会发光,这在晚上开出去,绝对是整条街最亮的仔。
车尾灯也统一换成了三爪造型,前后呼应,看起来特别协调。
可以说,在如今很多车都长得差不多的时代,标致依然坚持着自己的审美,想让你在车流里一眼就认出它。
看完了外表,再来看看“内涵”。
这次标致给欧洲市场准备了一桌“满汉全席”,什么动力都有。
纯电动的、插电混动的、汽油加个小电机的轻度混动,甚至还有咱们国内家用车市场基本绝迹的柴油版。
这说明欧洲市场跟咱们这儿的情况很不一样,他们还处在一个过渡阶段,车企得想办法满足各种不同需求的消费者。
咱们这儿呢,基本上就是“泾渭分明”,要么就是纯烧油,要么就直接拥抱新能源,像插混和纯电。
咱们重点看看它的新能源版本。
纯电版的E-308,电池容量从以前的51度电,稍微增加到了55.4度电,官方说在欧洲的测试标准下能跑452公里。
这个续航里程,放在欧洲可能还算不错,但在咱们国内,现在新出的电动车,续航没个五六百公里,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452公里这个成绩,也就是个及格水平。
不过它也增加了一些时髦的功能,比如车可以反向给外面的电器供电,还有充电时能自动识别身份,即插即充,说明标致也在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
再看插电混动版,纯电能跑85公里。
这个数字在国内市场上也只能算一般般,毕竟咱们国产的插混车,现在动不动纯电续航就一百五六十公里,甚至两百公里的都不少见了。
车里面的设计,还是标致那个很有名的“i-Cockpit”座舱,方向盘小小的,仪表盘的位置很高,开车的时候视线不用往下移太多,感觉像在开战斗机,挺有驾驶感的。
中控屏幕下面还有一排可以自己设置功能的快捷键,想开空调还是切歌,按一下就行,比在屏幕里戳来戳去方便多了。
高配车上还有带加热按摩功能的座椅,用料也挺讲究。
这些细节说明,欧洲老牌车企在驾驶和乘坐的舒适性这些基本功上,还是很下功夫的。
好了,夸了这么多,现在该回到最现实的问题了:这车这么好,可它跟咱们普通老百姓到底有什么关系?
关系确实不大,原因非常直接。
首先就是价格。
文章里提到了,纯电版的308在英国的起步价换算成人民币,大概要34万!
大家可以想一想,34万块钱,在咱们国内能买到什么样的车?
你可以买到配置拉满的比亚迪汉,体验咱们国家最顶尖的电池技术和智能系统;你可以买到一上市就火爆全网的小米SU7,感受科技公司造车带来的全新体验;你还可以看看蔚来、小鹏、理想、极氪这些品牌,哪一个在续航、智能化、舒适配置上,不比这台欧洲来的标致308要强?
花三十多万去买一台续航四百多公里的紧凑型电动车,这恐怕需要的不只是钱,更是对这个品牌深沉的爱了。
其次,就是它的“出身”问题。
文章说得很清楚,这车是法国工厂生产的,不是咱们国内的合资厂。
这就意味着,如果它想进入中国市场,只能通过进口的方式。
进口车要交不低的关税,这会让它本来就不便宜的价格变得更贵。
而且,没有在国内生产,很多东西可能就会“水土不服”。
比如说它的车载导航和娱乐系统,在欧洲可能很好用,但到了国内,能不能用我们习惯的高德地图、听我们喜欢的音乐APP,都是个问题。
它的辅助驾驶功能,是按照欧洲的路况设计的,能不能适应咱们国内复杂的交通环境,也得打个大大的问好。
所以,很多朋友说“这车跟我们没关系”,是站在一个消费者的角度,想买一辆适合自己的车,这个想法完全没问题。
但是,如果我们不只是把自己当成一个买车的人,而是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就会发现,关注这款车,就像通过一扇窗户看世界,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东西。
这台新款的标致308,就像一面镜子。
它照出了我们中国汽车市场和欧洲汽车市场的巨大差异。
欧洲的车企还在小心翼翼地往前走,各种动力都保留着,慢慢地向新能源过渡。
而我们中国市场,尤其是在新能源领域,已经是百花齐放,竞争到了白热化的阶段。
欧洲消费者可能还很看重一个品牌的历史、驾驶的感觉和设计的原创性。
而我们中国的消费者,已经被“冰箱、彩电、大沙发”这些新时代的标准给“惯”出来了,我们更看重实实在在的科技配置和智能体验,谁的产品力强,谁的服务好,我们就选谁。
那么,这件事的后续会怎么发展呢?
文章最后提到一个观点,说“现在可能没关系,后面说不定就有关系”。
这话其实很有深意。
大家可能也听说了,标致的母公司,也就是Stellantis集团,前不久跟咱们中国的零跑汽车达成了合作。
这个合作简单来说,就是这个欧洲汽车巨头,要用我们中国车企的技术和平台,去生产和销售汽车。
这就非常有意思了。
我们是不是可以大胆地想一想:在不远的将来,会不会出现这样一款车——它有着像标致308这样漂亮的法国设计,但它的“心脏”,也就是电池、电机和智能系统,用的是咱们中国零跑的成熟技术?
这样一来,它既能满足欧洲人对设计和品牌的追求,又能用上我们中国在新能源领域领先的技术,而且因为用了我们的技术和供应链,成本还能降下来,价格变得更有竞争力。
如果真有这么一天,那这台“混血”的标致,可就跟我们有太大的关系了。
它不仅是法国设计的体现,更是中国技术“出海”的成果。
所以说,现在我们关注这台原汁原味的法国308,就像是在看一部大片的前传。
它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传统汽车强国依然有他们的优势,比如设计和底盘调校,这些地方我们仍然需要学习。
但同时,它也让我们更加自信,因为在决定汽车未来的电动化和智能化这条新赛道上,我们已经跑在了前面,手里握着不少好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