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友谊商店的历史变迁与现代商业发展

❒ 友谊商店的起源

长沙友谊商店,这家曾专为外国人、外交官和政府官员服务的国营商店,如今已敞开大门,欢迎所有顾客。在70年代后期,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友谊商店应运而生,成为连接友谊的桥梁,矗立在各大城市。

商店内琳琅满目的商品,多从西方进口,如香甜的花生酱、美味的Hershey's巧克力,还有精致的中国工艺品。这些物品的价格远高于产地市价,但因其独特的进口货源和稀缺性,吸引了众多顾客。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友谊商店仅接受外汇兑换券作为支付方式。

长沙友谊商店的历史变迁与现代商业发展-有驾

❒ 兰秋红的职业生涯

一张旧照片中,兰秋红梳着20世纪80年代的流行发型,站在一块公示牌前,上面写着“当日外汇汇率”。她微笑着,露出浅浅的酒窝,显得温婉而大方。那时她二十多岁,在友谊商店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便从接待外宾的销售岗位被调到了总服务台,负责兑换外汇券的工作。

1979年,兰秋红通过一系列严格的选拔,包括身高要求、外语及政治考试等,终于成功进入友谊商店工作。她回忆道,当时共有500人报名应聘,而最终只有80余人成功通过。在友谊商店,她主要负责为外宾和侨胞提供优质的服务。

兰秋红,这位不满18岁的青年,在经过一系列严苛的选拔和长达8个月的岗前培训后,终于踏入了这家单位。她回忆道,单位在各个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规定,例如营业前必须喷洒进口香水,员工只能在食堂用餐,不得在商场内就餐。在柜台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后,她因卓越表现被调至总服务台,专门负责外汇兑换工作。为此,她在中国银行接受了专门的业务培训。在那个时期,外宾和侨胞在购物前,需要先到柜台按照当天汇率兑换成外汇兑换券或侨汇券,才能进行消费。

❒ 友谊商店的对外开放

如今,友谊商店已经改制并开放给普通消费者。1983年至1990年间,友谊商店的一、二层楼向长沙市民敞开购物的大门,而三楼则依旧保持其特色,仅对外宾和侨胞开放的迎宾商店。直至改制完成后,友谊商店才全面向广大普通消费者开放。

长沙友谊商店的历史变迁与现代商业发展-有驾

据兰秋红介绍,自1983年至1990年期间,友谊商店的一、二层楼向长沙市民敞开购物的大门,而三楼则依旧保持其特色,仅对外宾和侨胞开放的迎宾商店。直至改制完成后,友谊商店才全面向广大普通消费者开放。如今的长沙商业,相较于三十多年前,可谓是繁荣非凡。仅在五一商圈,就汇聚了九龙仓长沙国金中心、悦方ID Mall、平和堂、王府井百货、新世界百货等众多购物中心,竞争激烈。而退休后重返友谊商店的兰秋红,也深切体会到了市场的巨变与挑战。

❒ 现代长沙商业格局

5月7日,长沙国金中心盛大开业,标志着长沙商业的新篇章。近年来,长沙的购物中心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仅在五一商圈就有多个大型商场开业。新购物中心的不断涌现,以及湖南省的电子商务行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共同描绘出现代长沙商业的繁荣景象。

据兰秋红介绍,自1983年至1990年期间,友谊商店的一、二层楼向长沙市民敞开购物的大门,而三楼则依旧保持其特色,仅对外宾和侨胞开放的迎宾商店。直至改制完成后,友谊商店才全面向广大普通消费者开放。如今的长沙商业,相较于三十多年前,可谓是繁荣非凡。仅在五一商圈,就汇聚了九龙仓长沙国金中心、悦方ID Mall、平和堂、王府井百货、新世界百货等众多购物中心,竞争激烈。而退休后重返友谊商店的兰秋红,也深切体会到了市场的巨变与挑战。

❒ 长沙老城遗址纪念馆的建设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长沙老城遗址纪念馆的筹建,从搜集资料起步,历经艰辛,终于落地生根。长沙老城遗址纪念馆的建设过程艰辛而漫长,体现城市发展的轨迹。成功与否,并非关键;关键在于每天的坚持与前行。

长沙友谊商店的历史变迁与现代商业发展-有驾

上世纪50年代,长沙城呈现狭长形态,被划分为“南城”与“北城”,因其仅有的6.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被长沙老话戏谑为“南门到北门,七里又三分”。

到了70年代,湘江大桥的建成与五一路的贯通,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改革开放以来,长沙经济逐渐复苏,城市发展策略也随之调整,开始探索并开发新的建设区域。城市建设用地从1978年的53.04平方公里持续扩张。

无数湖南工人,在工业领域辛勤耕耘,为湖南的建设与发展贡献了卓越成就。他们的付出与努力,不仅铸就了湖南的辉煌,更树立了一座座不朽的丰碑。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