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反内卷”进行时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汽车行业内发生的诸多关键事件都指向“反内卷”。以无序价格战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汽车行业“内卷式”竞争,正在成为行业效益下滑的关键因素。

汽车行业:“反内卷”进行时-有驾

  当下的内卷式竞争主要体现在两个维度上。第一个维度是无序地扩大产能。比如,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的锂电池等新兴产业链条。第二个维度是在低水平低效率的恶性竞争,形成了产业链条上的利润压榨,这个维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体现得尤其突出。

  5月3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先后发声,指出车企无序“价格战”是“内卷式”竞争的典型表现。紧接着,《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于6月1日正式实施,国内近20家重点汽车企业纷纷作出郑重承诺,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以切实行动提高产业链资金周转效率,推动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6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度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这份被业内称为“史上最严”的检查通知,以“问题导向”为核心,重点抽查舆论关注度高、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车型,直指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续航虚标、智能驾驶辅助功能可靠性等痛点。

  一系列的政策与策略的调整,标志着汽车产业开始深度反思价格战的利弊得失,逐步探索更具可持续性的发展路径。

  进入7月,“反内卷”工作持续加码。

  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指出,要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7月9日,工信部在“全国违约拖欠中小企业款项投诉平台”开通了“重点车企践行账期承诺线上问题(建议)反映窗口”。

  7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秩序,首次提及加强新能源汽车“成本调查和价格监测”;17日,中央第四指导组聚焦“综合整治新能源汽车行业非理性竞争问题”专项工作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开展下沉调研;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召开新能源汽车行业座谈会,部署进一步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秩序工作。

  近期,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进一步完善治理平台“内卷式”竞争规定。这一举措更是将“反内卷”纳入法律规制范畴。

  政策密集出台、监管重拳频频出手的背后,是汽车产业的发展亟须回归健康、理性、公平、公正的竞争秩序。6、7月,在重庆和上海举办的两场汽车论坛上,不少车企高层公开表态“反内卷”。

  这意味着,抵制行业恶性竞争已经成为产业链共识,汽车行业“反内卷”正当时。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