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目标价下调,买入评级缘何不变?

比亚迪的真正拐点,到底在哪?

比亚迪目标价下调,买入评级缘何不变?-有驾

大部分人都熟悉比亚迪,大家都有一个共识,比亚迪很厉害,销量高,海外发展快,如果你认真看最近的数据,会发现,比亚迪正处在变化的关键期,我想提出一个新观点,比亚迪的未来,不能只看销量,还得盯紧它的盈利质量和全球化战略创新,因为,只有这两点同时进步,拐点才会真正到来。

关于销量,过去,比亚迪靠强力扩张站稳了脚跟,大家吃瓜传比亚迪“就是卖得多”,比亚迪今年三季度,国内外销量出现不同趋势,国内略微下滑,海外却暴增了146%,这个涨幅确实猛,然后你再自主品牌里,其他中国车企,也在拼海外,奇瑞上半年出口超50万辆,理想、小鹏开始进军欧洲,也就是说,中国车企集体出海,比亚迪领先,但压力也大,很明显,海外市场是一场持久战,你卖得快不错,竞争和风险也同步提升,因此,仅靠销量已不足以判断未来。

比亚迪目标价下调,买入评级缘何不变?-有驾

对比亚迪来说,盈利能力才是下一个战场,为什么?汽车行业销量与利润不是一回事,有些公司卖很多,却赔钱,比如特斯拉曾经为了冲销量,频频降价,毛利率断崖式下滑,比亚迪今年第三季度,单车盈利环比有所提升,这点很关键,说明比亚迪开始学会控制成本,降本控费,规模效应显现,假如还记得,二季度有一次性因素影响,说明季度之间波动剧烈,对于长远发展,能否持续提升单车盈利,才是决定性因素。

不止比亚迪,整个新能源车市场,都在经历一场毛利率赛跑,特斯拉、丰田、福特,都在想办法提高利润,或者优化供应链,2023年特斯拉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把毛利率拉回18%以上,丰田则用混动技术稳住盈利,国内企业里,比如蔚来一度毛利率为负,后来通过裁员和调整产品线,才逐步恢复,而比亚迪不同之处在于,其试图在大规模扩张和利润提升之间找到平衡点,如果这个平衡找得准,比亚迪才能经受住国际市场的考验。

比亚迪目标价下调,买入评级缘何不变?-有驾

我们说说全球化战略,大家这几年不断夸比亚迪海外销量猛,很多人忽略了一个细节,那就是,海外市场结构非常复杂,欧洲注重环保和技术标准,东南亚则更看重性价比,比亚迪在不同市场采取了不同打法,欧洲主打高端,比如腾势、仰望,东南亚卖的是秦、元这种高性价比车型,另外,比亚迪在泰国、巴西等地建厂,实行本地化生产,这种模式类似于丰田和大众的全球布局。

全球化不是简单的“出口”,而是经营环境、政策、供应链三者的综合考验,今年三季度,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发起反补贴调查,比亚迪首当其冲,未来很难说不会有新的贸易壁垒,又跟供应链相关的问题,原材料价格波动,汇率风险,以及本地配件采购都影响利润,举个例子,2022年特斯拉因生产受限,供应链断裂导致亏损扩大,比亚迪如果海外布局不稳,也可能面临类似风险,因此,只有创新能力和全球适应力同步提升,企业扩张才真正稳得住。

比亚迪目标价下调,买入评级缘何不变?-有驾

再说回估值和市场预期,大家都在看比亚迪的目标价,券商们预测比亚迪港股和A股分别有18%、20%的上涨空间,最近有32家机构给出评级,其中28家强烈推荐买入,看上去比亚迪“很香”,回头看机构重点分析点,还是围绕盈利能力、降本控费、海外扩张这几个指标,玄乎预测不是绝对,国际金融环境瞬息万变,特斯拉的市盈率一度炒到40倍,后来暴跌,丰田维持在10-12倍,比亚迪现在16-18倍,虽然不算高,但不能掉以轻心。

要说投资风险,每个行业都有周期和脆弱点,新能源汽车行业现在虽然热闹,其实也面临需求走弱和价格战,2024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车价格战导致多家企业亏损,比如零跑、哪吒业绩暴雷,比亚迪虽然规模大,压力依旧不小,高端产品和出口能否持续增长,很难保证,自动驾驶推进慢、政策变化快,甚至研发投入过高都有可能拖累利润,因此,稳健发展比盲目冲高更重要。

比亚迪目标价下调,买入评级缘何不变?-有驾

最后,我想说,比亚迪真正的拐点,不是单纯某季销量激增,也不是一时盈利改善,而是能否持续提升盈利质量,同时在全球化布局里找到长期战略优势,只有这两点同时跑起来,比亚迪才真能成为世界级车企。

你觉得,比亚迪接下来会在海外市场遇到哪些新挑战?盈利质量会成为下一个瓶颈吗?是否有更创新的战略路径值得尝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