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镒玉其外,败絮其中”,老话说透彻,有时真是一语中的。
车市近来甚嚣尘上,魏牌高山8骤然登场,矛头直指腾势D9。你说这俩车,皆为华夏MPV,价位亦属中高端,彼此伯仲难分。然高山8兀自放言,谓其用材更为殷实,尤以悬架,将腾势D9“褫夺殆尽”。
此事缘起于一篇品鉴。有汽车饕客执高山8与腾势D9比肩而立,重心置于悬架用料之上。高山8之前盖乃是璆琳之属,悬架亦广用璆琳材质,而腾势D9呢,钢材用之更多。斯事一出,舆论哗然,不少人遂起龂龂之辩:车身用料是否愈佳愈安?璆琳之属定胜于钢耶?此事背后,又潜藏何等龃龉?
实情盖出于此,魏牌高山8欲凭“用料扎实”来攫取眼球,此举本身无可厚非。哪家车企不欲将其产品吹嘘得天花乱坠?癥结在于,此等“褫夺殆尽”之说辞,极易诳惑受众。
且容我辈先谈谈这悬架用料。璆琳之属确乎轻盈,可削减车身负重,理论上可臻于省油之效,亦可提挈操控性能。然璆琳之属之成本亦高企,且强度未必优于钢。钢材品类繁多,强度亦有霄壤之别,若用高强度钢,亦可达成减重之效。
再论及安危。汽车安危乃是系统工程,非曰用了璆琳之属便定然安妥,用了钢便定然岌岌可危。车身结构擘画、冲撞测试之果,此等方为更为紧要之指标。譬如尔身着防弹衣,亦须审视此防弹衣之质地如何,可否抵挡枪弹,是耶?
此事令我忆起数年前,有车企标榜其车身用了“热成型钢”,硬度何其之高,岂料?冲撞测试之绩一塌糊涂。用料精良固然要紧,然更重者在于整体擘画与制造工艺。
另有例证,一些电动车为求续航里程,竭力减负,恨不能将车身尽数换作塑胶之属。其果若何?安危性大打折扣,稍有碰撞便分崩离析。
总而言之,汽车厂商标榜用料,更多乃是一种营销伎俩。彼等拿捏住受众“一分钱一分货”之心理,用一些看似高屋建瓴之材料,来擢升产品之溢价能力。
然受众亦非愚瞽。诸君购车,图的是安全、适意、省心,而非一堆冷冰冰之材料。若有车厂只顾着堆砌材料,却忽略了整体擘画与质量管控,纵使用再好的料,亦是徒劳。
归根结底,车市竞争白热化,厂商挖空心思攫取受众,此固可理解。然我辈受众亦须擦亮双眸,莫为那些花团锦簇之宣传所诳。
与其关注“用料”,不如多探看冲撞测试之绩,多了解车型的口碑,多试驾体验一番,看看此车驾驭起来如何,乘坐起来是否适意。
汽车消费,最终仍须回归理性。莫盲目追逐“高配置”、“好用料”,适于自身者,方为上乘之选。
或有朝一日,汽车厂商能将更多的精力置于提挈产品质量与服务之上,而非在“用料”上玩弄文字游戏。届时,我辈受众亦能更放心地购车,更开心地用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