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半年车企财报透视,特斯拉利润高达两万,蔚来单车亏损十万

利润这关,是战场核心。特斯拉净利润167亿元,毛利16.8%,这不是吃运气,是供应链、全球化和软件变现叠加的结果;理想净利润17.44亿元,算下来每辆赚8600元,靠的是L系量产和成本管控,简单粗暴且有效;零跑从亏损翻到净利0.3亿元,每辆净赚100元,这个数字有点儿“赤裸裸”,但意义非常现实——它说明入门级策略在被成本管理磨平棱角后生效了。蔚来则亏117.45亿元,每车亏损约10.29万元,这一刀很深,研发和换电站扩建像短期借来的子弹,打在未来价值上;小鹏亏11.4亿元,亏得少了,收窄了40%多,G90类产品开始回血;小米汽车亏约8亿元,但Q2比Q1少亏40%,那是供应链合并和产能爬坡见效的信号。

现场有个场景我记得清楚,6月某场投融资论坛,蔚来一位中层工程师在茶歇里跟我说:“我们投的不是利润,是未来服务体系——换电才是可持续。”我反问他:“那眼下现金流能支撑多久?”他低头翻了翻手机上的现金流表,良久才抬头说了一句不中听的话——“有压力,但我们有计划。”这句“有计划”在企业话语里,常常意味着现金会先被耗掉,时间换不到利润的保证。

2025上半年车企财报透视,特斯拉利润高达两万,蔚来单车亏损十万-有驾

毛利率这点尤为关键,像是车企的“肌肉线条”,看起来美不美代表竞争力。小米估算毛利达25%,靠YU7 Max等高占比车型和供应链一体化,这不是侥幸,是小米把集团资源和代工议价能力用在了汽车上;理想20.30%,是细分市场溢价的赢家;小鹏16.50%、零跑14.10%处于中游,说明产品结构还有空间;蔚来9.10%则让人心慌,换电服务和智驾投入是战略高地,但短期被成本侵蚀,毛利薄得像剃过的羊毛。

现金储备决定战场持久,畸形得像军中粮草。特斯拉2635亿元现金,让它能打持久战;小米集团手握2359亿元(注意,不全属汽车业务),这笔“集团护航”是小米汽车的生命线;理想1069亿元、小鹏475.7亿元也都不算差,能撑1到2年战略布局;蔚来272亿元、零跑295.8亿元相对紧张,但伴随亏损收窄,它们还有喘息的机会。有人会说:现金再多也会被烧成灰,确实,但账面现金给决策带来从容,这是事实。

2025上半年车企财报透视,特斯拉利润高达两万,蔚来单车亏损十万-有驾

看清这些数字后,别被表象迷惑,场面与实质往往不同步。换个角度,特斯拉是用规模和软件生态在赚,理想靠细分市场路径打桩,零跑用低价量化试探边界,蔚来赌硬核技术和服务生态,小米靠集团资源做突击,这些打法各有优劣,短期看胜负长期看路径的适配度。

2025上半年车企财报透视,特斯拉利润高达两万,蔚来单车亏损十万-有驾

现场还有个小插曲,某经销商在北京机场路口的咖啡店里向我抱怨说:“厂商下线速度太快,我们跟不上,库存一会儿就累成山了。”他说出的话,是现实里的“脏数据”——有些经销商地方确实库存高企,车型更替快得让人头疼,这些地方性细节常被总部的PPT忽视。

2025上半年车企财报透视,特斯拉利润高达两万,蔚来单车亏损十万-有驾

再强调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点——用户侧的反应并非完全理性,口碑、换电体验、售后修复速度,会直接转化为销量与复购率,理想在家庭用户里的粘性比数字能说明的更深;蔚来的换电服务用户体验好坏,决定着长期付费意愿;小米如果在售后和OTA上做得顺当,品牌渗透会快于预期。换句话说,技术和产品只是入口,服务和体验才是留人关键。

2025上半年车企财报透视,特斯拉利润高达两万,蔚来单车亏损十万-有驾

谈到风险,行业现在不是简单地“补贴退潮”了结,而是多重风险叠加——原材料价格波动、利率上升、全球供应链再平衡、消费侧审慎情绪,这些都会在未来几个季度里显露出裂纹。蔚来的高研发高扩张路径若不减速,会被现金流逼出策略调整;小米汽车如果产能爬坡不稳,短期内的亏损改善可能只是一次性效应。

2025上半年车企财报透视,特斯拉利润高达两万,蔚来单车亏损十万-有驾

得有点悬念,讲直白点:2025年上半年只是第一回合,接下来会是更残酷的比拼,谁能把规模、毛利和现金流三样东西同时玩转好,谁就能在下一轮坐稳位置;至于换电、智驾、软件订阅这些未来要素,会不会真的成为分水岭——那就看谁能把技术变成现金了。

2025上半年车企财报透视,特斯拉利润高达两万,蔚来单车亏损十万-有驾

总之,这场盈利与烧钱的拉锯,不会在半年内结束,台上有人宣布新战略,台下有人数着弹药,观众既兴奋又紧张,接下来几个月,某些看起来理性的决定会被市场情绪撕裂,而某些看似激进的赌注,可能在不经意间赢得全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