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销售整车44万辆,同比增长40.4%,环比增长21%,销量规模位居行业第一;1-9月累计实现整车批售319.3万辆,同比增长20.5%,终端零售337.8万辆…… 上汽月销量实现同比“九连涨”的繁荣景象,与2024年的疲软状态形成强烈反差。
而这样的“反差”于上汽而言,其实并不奇怪。从上汽自主品牌9月销量达29.4万辆,同比增长50.4%;1-9月,累计销量达204.4万辆,同比增长29.2%的成绩上,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出上汽“爆发”背后的原因:大众、五菱、智己、通用、MG等品牌协同发力,组织体系、产品矩阵、技术路径的变革犹如牢固的“三角形”结构,早已为上汽“突围”打下了坚实基础。
中国车市竞争激烈、增速放缓,上汽却一路“狂飙”。说到底,上汽这条“变革”之路走对了。当然,改革红利显现,上汽“教科书式突围”背后的意义,远不止几组数字,几句称赞那么简单。或许,其“思变”举措为行业带来的启发意义,更值得我们关注。
01这是真“团结”
“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的道理大家都懂,但在造车上,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并不多,这也是很多车企“多生孩子”反而容易打架的关键原因。好在,上汽这回看破了这一点,即便旗下品牌众多,各品牌之间并非各自为战,而是形成了强大的协同效应,开始共同为集团的销量增长贡献力量。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9月份,上汽大通销售2.1万辆,同比增长35.8%,上汽通用五菱销售15.8万辆,同比增长43.9%。
新能源方面,智己汽车销售1.1万辆,同比增长77%;上汽大通销售新能源车超过7000辆,同比增长119.6%;上汽通用销售新能源车超过1万辆,同比增长82.3%;上汽通用五菱销售新能源车10.6万辆,同比增长22.7%。
海外市场方面,今年9月份,上汽海外市场销售10.1万辆,同比增长12.2%,1-9月累计销售76.5万辆,同比增长3.5%。上汽MG品牌今年在欧洲市场终端交付已超过22万辆,保持两位数增长……
看得出来,这一回,上汽各个品牌足够团结。上汽乘用车、上汽大通、上汽通用五菱等自主品牌不断发力。同时,上汽大众、上汽通用等合资品牌也保持着稳定的市场表现,形成了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齐头并进的态势。这也意味着,过往上汽销量与利润高度依赖两大合资品牌的情况被直接“打破”,等于用实力堵住了悠悠众口。
02各有策略
凝聚力很重要,但如何凝聚更重要。上汽自主品牌、新能源、海外市场“新三驾马车”持续强势发力,有人说这是改革红利显现的结果,实际上,如果我们从更深层的角度来看,改革之所以能够成功,主要还是因为各品牌在不同细分市场都动了脑筋。精准定位之下,各品牌优势得以充分发挥,这才有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结果。
挤不进的圈子绝不硬往里凑,与很多强行往高端市场挤的品牌不同,上汽通用五菱继续发挥自己在下沉市场的优势,以高性价比和实用的产品特点持续笼络用户。今年9月,上汽通用五菱销售新能源车10.6万辆,同比增长22.7%的数据,证明了五菱精准聚焦下沉市场和新能源微车领域的正确性。
在高端领域,智己将目标瞄准了高端智能电动市场。智己LS6公布售价27分钟后锁单破万,不仅提升了上汽集团在新能源高端市场的品牌形象,也吸引了追求科技与品质的高净值消费者,为上汽的销量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
MG则发挥出了其在海外市场的优势,年轻运动的特性与过往在海外市场的品牌影响力积淀,让其在海外市场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根据相关数据,MG在欧洲市场重点发力HEV细分市场,进一步提升了品牌在海外的市场份额。今年,其在欧洲市场终端交付已超过22万辆,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1-8月,MG品牌在英国销量超5万辆,市占率达4%;在西班牙,MG品牌销量同比增长58%,历史累计销量突破10万辆大关;在意大利, MG品牌销量突破3.5万辆,同比增长33%;在德国,MG品牌销量超1.5万辆,8月份单月销量同比劲增260%。MG在海外市场的成功,为上汽集团的全球化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除了自主品牌,合资品牌也是无比“争气”。大众依旧是中高端市场与品质的坚守者,其主攻轿车、SUV等多个细分领域,从经典的帕萨特、朗逸到途观L等,都在各自的细分市场有着稳定的客户群体。在这个基础上,上汽大众又对产品进行了技术升级和产品换代,再加上智能化方面的积极布局,同时满足了消费者对于汽车智能化的需求,这一切都为其销量提供了有力支撑。
上汽通用则采用了多元化布局的策略,产品涵盖了从经济型轿车到中高端SUV、MPV等多个细分领域。别克至境L7上市就获得了市场的热烈反响,雪佛兰以年轻、时尚、运动为品牌定位笼络更年轻的消费群体,凯迪拉克则在高端市场又争又抢…… 上汽通用旗下不同品牌在各个细分市场的全面覆盖,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这才为上汽集团的销量增长贡献了多元力量。
03核心不止技术创新
各个品牌有“脑子”“懂策略”很重要,而再有“脑子”都离不开一个核心引擎,也就是技术创新。实话说,这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上汽的优势在于,其有强大的研发实力,为各个品牌的发力带来了强大底气。今年以来,上汽陆续推出了不少极具竞争力的选手。上半年的荣威纯电D6、全新智己L6、别克GL8陆尚、宝骏享境等多款新品强化了"长续航、智能操控、安全品质"等品牌标签;下半年的尚界H5、全新MG4、荣威M7 DMH、智己LS6/LS9、奥迪E5 Sportback等重量级车型也在轿车、SUV、MPV等细分市场赢得了不少消费者的认可。
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效果,关键点在于这些车都有一定的技术亮点,形成了差异化竞争优势。“恒星超级增程”技术拥有行业超长的450km纯电续航并支持800V超快充,直击“续航焦虑、补能不便”等用户痛点;搭载“固态电池”技术的新款MG4,一举让全球首个批量装车的半固态电池车型进入10万内。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同级唯一一体式热管理等行业领先技术,更是让这款车性价比拉满。新一代智己LS6全系标配超百项行业顶级配置;荣威M7 DMH、奥迪E5 Sportback等车型也都凭借着先进的技术和出色的品质,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如今喊得火热的“生态协同”,上汽做的也十分不错。上汽与华为共创了首款车型尚界H5,预售18小时内订单突破5万台,打出了一个漂亮的组合拳。另外,上汽还与OPPO建立了合作,进一步提升了旗下车型的智能体验。基于上汽自研的银河全栈座舱3.0,更是全面对接了鸿蒙、安卓、IOS三大手机系统,实现市场手机品牌覆盖率90%以上。再配合手机、手表、耳机、眼镜等海量生态场景的拓展,上汽目前在智能交互与生态方面已经做到了领先。
另外,在智能驾驶方面,上汽也展现出了人无我有的优势。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上汽智己汽车联合享道出行和上汽友道智途双双获颁上海市首批L4级自动驾驶示范运营牌照,成为了行业唯一一家在乘用车和商用车领域均获得"无驾驶人牌照"的企业。看得出来,上汽的野心远不止消费市场销量连涨这么简单,提前拿到"无驾驶人牌照",也意味着,上汽对未来出行服务领域的商业化场景已经早早开始了布局。
除此之外,上汽如今的成绩,同样离不开其过去一年的一体化管理举措。过往的各自为战,让自主与合资各走各的路,即便实力再强,也难以握拳出击。现在,上汽对自主品牌乘用车与商用车业务实施了一体化管理,在运营方面变得更加灵活。比如,乘用车板块引入了类似华为的IPD(集成产品开发流程)与IPMS(集成产品营销体系)模式,对产品定义、成本管控等数十项业务流程进行了优化;打通整车开发全链路,全面推行敏捷开发流程,产品开发周期缩减到18个月。全新MG4从概念设计到量产下线仅用了14个月,比传统流程缩短约40%,正是上汽研发、生产、供应链体系深度协同的结果。可以说,技术创新,思路变革,共同铸就了上汽如今的成绩。
04结语
品牌协同的强大合力、细分市场的精准定位以及技术创新的核心驱动,共同构成了上汽成功的基石。上汽用9连涨证明了其变革的正确性,同时也为其他车企突围打了个样。当然,年底冲刺在即,上汽仍然不能松懈。目前来看,如果可以继续保持这一良好态势,今年中国市场的销量“领头羊”,大概率还是上汽。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