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醒了,一头披着国企外衣的狼

这年头,大家一聊到国企,脑子里蹦出来的画面还是铁饭碗、办公室喝茶看报、下班比谁都积极。这刻板印象,跟把哈士奇认成狼一样,属于对物种的根本性误解。尤其是在汽车这个已经杀成血海的斗兽场里,有些国字头选手,早就不是你以为的虚胖大块头了,人家不仅一身腱子肉,出手还越来越像个练过自由搏击的狼人。

长安汽车,就是这么一个越来越魔幻的存在。

最近他们发了份三季度财报,数据挺好看的。营收一千多亿,扣非净利润增长20%。外行看热闹,觉得“哇,又赚钱了,牛”。但内行看门道,会发现这根本不是简单的赚钱问题,这是一头沉睡的狮子,被隔壁的鬣狗和野狼们(也就是各路新势力和比亚迪们)逼到墙角后,突然醒了,还顺便把自己的爪子和牙齿都升级成了钛合金版本。

长安醒了,一头披着国企外衣的狼-有驾

这故事的魔幻之处在于,它完美诠释了一个核心逻辑:在商业世界里,最大的驱动力不是梦想,而是“再不扑腾就得死”的求生欲。

我们来把这份财报扒光了看,就像一份体检报告,有的人P得跟写真一样,但肝上的阴影是藏不住的。长安这份报告,有P图的成分,但更有实打实的肌肉。

首先看“量”,也就是卖了多少车。前三季度206万辆,看着不少。但真正要命的数据是两个:新能源卖了72万辆,猛增近60%;海外卖了46万辆,也涨了10%。

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长安这头老牌巨兽,终于想明白了。它过去最擅长的是啥?是造那种十万块左右、皮实耐用、但没啥性格的家用车。就像一个经济适用男,优点是稳定,缺点也是过于稳定。但在今天这个时代,消费者要么图便宜图到极致,要么就愿意为“好玩”、“智能”、“有面子”这些情绪价值买单。中间地带,正在塌陷。

长安的应对简单粗暴:我全都要。

于是他们搞出了三个新能源品牌:阿维塔、深蓝、启源。这操作,不像是在做产品矩阵,更像是在养三个性格迥异的儿子。

大儿子阿维塔,是典型的富养,定位高端,浑身上下都是“高科技”和“设计感”,还拉来了华为这个全村最靓的仔当合伙人,主打的就是一个“我有钱,我有技术,我有品位”。它的任务不是走量,是撑起门面,告诉市场:“别拿豆包不当干粮,我长安也能造四五十万的车”。

二儿子深蓝,是家里的顶梁柱,主打年轻、运动、科技,价格卡在15-30万这个兵家必争之地。它必须能打,必须跟比亚迪汉、海豹,特斯拉Model 3这些狠角色正面硬刚。它的使命是“快种快收”,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市场里,快速验证、快速上量,把销量数字打上去。

小儿子启源,是最接地气的那个,聚焦主流家用市场,价格亲民。它的任务是稳住基本盘,用电车的体验去降维打击同价位的油车,把过去买长安燃油车的那帮老用户,平滑地过渡到自己的新能源体系里。

长安醒了,一头披着国企外衣的狼-有驾

这套组合拳打下来,效果怎么样?新能源月销破10万。这说明什么?说明长安已经不是在玩票了。它真的在用真金白银和血肉之躯,去趟新能源这片雷区。

再来看“价”,也就是产品结构。财报里说“高价值产品占比提升”。翻译成人话就是:卖得越来越贵了,而且居然还有人买。

这才是最关键的。一家车企从低端往高端爬,比登天还难。因为消费者心里有杆秤,你这个牌子就值这么多钱。过去你卖8万,现在突然卖28万,大家第一反应是:你凭什么?你疯了还是我疯了?

长安醒了,一头披着国企外衣的狼-有驾

长安是怎么做的?它没在原来的长安标下面硬拔,而是直接另起炉灶,用阿维塔和深蓝这两个新面孔去冲。这就像一个在路边摊卖了十年炒粉的老师傅,他想卖佛跳墙,他不会在原来的炒粉摊子上挂个牌子写“兼营佛跳-墙”,他会重新租个门面,请个大厨,装修得金碧辉煌。

阿维塔拉上华为,就是请了个米其林三星大厨。深蓝搞超级增程,就是自创了一套独门菜谱。这背后是真金白银的研发投入,每年把营收的5%以上砸进去,全球“六国十地”弄了2万多人的研发团队。这不是瞎积薄发,这是标准的厚积薄发。

这种打法,就是典型的“用增量价值换价格空间”。你不是简单地把车壳子换了,你是真的在智能化、在三电系统上给了用户不一样的东西。虽然这个东西好不好用还有待市场长期检验,但起码你把故事讲圆了,把逼格立住了。

最后看“利”,也就是利润。前三季度扣非净利润20.18亿,增长20%。

这是什么水平?这数字本身不大,但增长率很说明问题。扣非净利润,就是把卖大楼、炒股票这种偶然性收入去掉后,纯靠主营业务赚的钱。这个数字在增长,说明长安的“造车-卖车”这门主业,正在变得更健康。

为什么会变健康?

第一,卖得贵了,毛利高了。

第二,规模上去了,摊薄了成本。

第三,管理上动刀子了。

这第三点尤其有国企特色。财报里提了一嘴“涅槃行动”,推动新能源盈利改善。这种内部代号,听着就有一股壮士断腕的狠劲。在国企里推动这种级别的改革,难度堪比给一群猫开会。但长安似乎做到了,又是数智工厂提效降本,又是优化组织架构。

长安醒了,一头披着国企外衣的狼-有驾
长安醒了,一头披着国企外衣的狼-有驾

所以,长安到底发生了什么?

它正在从一个传统的汽车制造商,变成一个科技出行公司。

是不是听着很耳熟?每家车企都这么说。

那长安有什么不一样?

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身上叠加了几个超级Buff。最大的一个,就是“新央企”这个身份。中国长安汽车集团的成立,意味着它在国家战略棋盘上的位置,又往上提了提。这意味着它能整合到更多顶级的资源,比如跟华为的深度捆绑,就不是谁都能玩得起的。

长安醒了,一头披着国企外衣的狼-有驾

这就像一场拳击比赛,本来大家都在一个规则下打。突然,长安这边的教练组、后勤、医疗团队全线升级成了奥运冠军级别。它的拳头可能还是那个拳头,但它的续航、抗击打能力、战术执行力,完全是另一个次元了。

所以,长安的故事,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商业故事了。它是一个夹杂着国企改革、产业升级、大国博弈的复杂叙事。它正在用一种近乎蛮不讲理的方式,也就是“用无限的资源去堆出一个未来”的方式,去参与这场汽车行业的终极淘汰赛。

你问这能成功吗?

不知道。

商业世界,尤其是汽车这种重资产、长周期的行业,就像在火山口上跳舞,你以为是风口,下一步可能就是万丈深渊。长安现在这套“三子棋”的打法,看着很美,但资源消耗也极其巨大,一旦某个环节跟不上,或者市场不认,就可能造成巨大的内耗。

长安醒了,一头披着国企外衣的狼-有驾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头曾经被认为行动迟缓的巨兽,现在已经站起来了,亮出了獠牙,并且学会了用新时代的武器去战斗。它不再是一个只想安稳过日子的“经济适用男”,它想当“霸道总裁”,而且是国家队级别的霸道总裁。

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是好事。神仙打架,凡人吃瓜。他们打得越凶,我们能买到的车就越便宜,技术越好。而对于其他车企来说,一个不按常理出牌、还手握海量资源的“狼人”国企,绝对是个不想在半夜遇见的噩梦。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