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丰收节话丰收,养活十四亿人口,中国是如何做到的?

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约而至,在庆祝丰收的同时,也致敬在土地上劳作的五亿农民群体,正是因为他们的付出,我们才实现了用仅占世界7%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借着丰收节,我们来说一说养活十四亿人口,中国是如何做到的?

农民丰收节话丰收,养活十四亿人口,中国是如何做到的?-有驾

世纪问题:谁来养活中国?

1995年,美国学者布朗曾在他的《谁来养活中国》一书中预言,随着人口增长以及工业化的发展,未来中国对粮食的需求会对国际粮食市场产生巨大冲击,甚至认为中国要养活14亿人口,根本是一个无法实现的目标。

布朗忽略了事情的另一面,虽然我国的粮食消费在增加,但中国农业的生产力也在迅速提高,每公顷的粮食产量从1990年的4.6吨增加到了目前的6.6吨左右。从2003年到2021年,中国粮食产量一直持续增长,实现了粮食总产量难得一见的“十八连增”的突破。中国在过去的二十年的时间里,已经实现了用增加粮食产量来养活不断增长的中国人口。

农民丰收节话丰收,养活十四亿人口,中国是如何做到的?-有驾

过去20年中国农业取得的成就

在过去的20多年时间里,中国农业创造了三个奇迹:粮食生产稳居世界第一、蔬菜生产多年稳居世界第一、水果生产稳居世界第一。

刚刚过去二十多年,是中国粮食生产历史上最好的时期。截止2021年,我国粮食生产自2015年以来连续7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实现历史性“十八连丰”,粮食总产量由2003年的8614亿斤,快速增加到2021年的13657亿斤,达到历史上的最好水平。

在刚刚过去的20多年时间里,是中国蔬菜生产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在四季的田野里,中国人种出了世界产量一半以上的蔬菜。其中,菠菜,占全世界90%以上、黄瓜近80%、胡萝卜和萝卜将近一半。

每年11月到来年3月,华南和西南地区生产的豇豆、番椒、芹菜为天寒地冻的北方送去一份南方的新鲜与葱绿;4月、5月位于长江流域的9个省份,成为全国蔬菜的主力军,每年生产的蔬菜大约占全国总产量的33%;6~10月,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北部高纬度地区,夏秋冷凉蔬菜成为全国蔬菜供应的重要补充。

目前,全国有夏秋蔬菜重点县133个,冬春蔬菜生产基地243个,跨越南北,星罗棋布的蔬菜种植基地,3亿多亩的蔬菜种植面积,7亿多吨的年产量,不仅让中国成为世界第一蔬菜生产大国,在确保中国人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鲜蔬菜的同时,也让每个中国家庭的“菜篮子”充实而丰盈。

在刚刚过去20多年的时间里,是中国水果生产历史上最好的时期。目前,中国水果种植面积超过1200万公顷,水果产量更是达到了3亿吨左右,每人日均水果占有量早已超过1斤…

总之,过去20多年里,中国人不但装满了“粮袋子”、也拎稳了“菜篮子”,还端稳了“果盘子”。

农民丰收节话丰收,养活十四亿人口,中国是如何做到的?-有驾

中国农业发展成功的经验

我国农业发展之所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关键的三要素是政策、资金投入和技术。

自2004年以来,我国每年都会发布《中央一号文件》来监督农业发展,也发布了新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为农业发展制定了长远目标。在这些政策指导下,政府提供财政支持,中国政府为农业发展投入大量的资金,2021年,农业财政支出达到22146亿,占总财政支出的10%左右。

农业技术的发展,也为中国解决粮食问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李振声的杂交小麦技术、李登海的杂交玉米技术,代表着中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加上通过广泛的国际技术合作,都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粮食单项品类的平均产量,中国的科学家还培育出了耐盐碱水稻,使农民可以在盐碱地种出水稻。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也由1980年代初的27%提高到2021年的60%左右,我国的口粮自给率保持在95%以上。

农民丰收节话丰收,养活十四亿人口,中国是如何做到的?-有驾

保障粮食安全的任务依然艰巨

截止2021年,我国保持了粮食连年丰收的纪录,或许能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但保障粮食安全的任务依然很艰巨。

为了增加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严重超采地下水资源,我国一年中因水土流失盐渍化、沼泽化,土壤肥力衰减和土壤污染及酸化等造成土壤退化总面积约460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土地面积的40%。土壤正以惊人的速度恶化,每一寸土地,都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

伴随着经济增长变化和消费习惯变化,虽然我国粮食总产量极大,并且也达到了生产目标,但仍然有一些粮食产品需要进口,以满足牲畜养殖的需要,尤其是大豆,占据了进口量的65%以上。2021年,我国粮食进口量1.65亿吨,从2014年开始,粮食总进口量多年保持在1亿吨以上,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粮食进口国。

农民丰收节话丰收,养活十四亿人口,中国是如何做到的?-有驾

粮食进口量激增的原因有为了保持农业结构平衡而迫不得已的放弃,比如大豆;也因为我国有很大的国际贸易顺差,进口我国产品的国家希望能够向中国市场出口更多商品,以减少贸易逆差;更有国家粮食安全储备计划。但我们拥有如此庞大的人口,因此,不能单纯依赖国际市场。如果我们回到2008年和2009年,当时爆发了全球粮食危机,那时如果你需要从国外进口粮食,就会有很多国家宣布对外停止粮食出口,是非常危险的事。

在实现了“吃饱”的目标后,我国在为“吃好”而继续努力。首先,我们应该加强食品的质量监督力度;其次,我们应该加快建立农产品追溯体系,这样我们就能知道这些农产品的来源,以及它们是如何生产的;第三,我们可以考虑如何建立农产品标准,我们也可以学习其它国家的经验。

农民丰收节话丰收,养活十四亿人口,中国是如何做到的?-有驾

总之,粮食生产地位特殊,它不仅仅是中国5亿多农民的生计。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它是稳定物价、促进发展、增强信心的“压舱石”;从社会稳定角度讲,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是维系社会稳定的“定海神针”,农业生产稳住了,经济社会发展就有了保障,这样,我们在应对国际社上的风险和挑战时就有了充足底气。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