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团60亿投资华为,能否打破品牌“廉价”瓶颈?

上海车展这场大戏落幕,上汽集团摆开的局,着实是够瞧的。又是祭出新slogan,又是跟华为“联姻”,又是铺开全球化棋局。可坦白讲,瞅着那些琳琅满目的新款座驾,一堆堆的数字、战略,总觉得缺了点啥,就好像相亲,硬件条件都摆在那儿,房、车、票子,可能不能对上眼,还得看彼此的“磁场”合不合。这次,上汽到底想跟哪路神仙“通电”?

那句“懂车更懂你”的标语,乍一听挺熨帖,可细咂摸,又让人犯嘀咕。“懂车”,那是老本行,毕竟是扛把子级的车企。可这“懂你”,这“你”又是何方神圣?是图实惠的升斗小民,还是追风逐电的科技发烧友?

上汽集团60亿投资华为,能否打破品牌“廉价”瓶颈?-有驾

拿荣威D6来说,7.98万的起步价,堪称“平替”王者,配置也堆得挺实在,辅助驾驶、智能座舱,甚至还有通常在20万级豪车上才有的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这架势,是要重新定义国民车的“段位”。可问题也来了,诚意是够了,可品牌溢价这块儿呢?消费者会不会觉得,虽说捡了个大便宜,可总感觉少了点“里子”?

上汽集团60亿投资华为,能否打破品牌“廉价”瓶颈?-有驾

实话说,荣威的窘境,也是不少自主品牌面临的“瓶颈”。早年靠性价比打下江山,现在想华丽转身,甩掉“廉价”的帽子,哪那么容易?品牌形象这玩意儿,不是一蹴而就的,得靠时间和口碑的细水长流。

上汽集团60亿投资华为,能否打破品牌“廉价”瓶颈?-有驾

当然,上汽也没在一棵树上吊死。智己品牌,就是它向上破局的另一条路子。定位高端智能电动,各种黑科技一股脑儿往上招呼,明摆着是要跟特斯拉、蔚来掰手腕。可高端市场,竞争更是白热化,拼的不止是硬核技术,还有品牌故事、用户心智、甚至是一种精神图腾。智己能不能杀出重围,还得看它能不能找到自己独一无二的“护城河”。

上汽集团60亿投资华为,能否打破品牌“廉价”瓶颈?-有驾

再说说跟华为的“闪婚”,搞了个“SAIC尚界”品牌。这事儿,既让人心潮澎湃,又让人隐隐担忧。一方面,华为的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技术,那可是响当当的,能给上汽的车注入一股“赛博朋克”的灵魂。另一方面,两家“联姻”,也难免会有“水土不服”的风险。毕竟,车企和科技公司,基因迥异,企业文化也南辕北辙。怎么把双方的优势拧成一股绳,而不是彼此掣肘,这才是真正的考验。

上汽集团60亿投资华为,能否打破品牌“廉价”瓶颈?-有驾

还记得早些年,上汽掌门人陈虹那句“要把灵魂攥在自己手里”的豪言壮语,一度刷屏。现在看来,上汽的策略变了,开始拥抱合作,但骨子里,还是想把控主动权。砸下60亿,组建5000人的精锐部队,打造专属的“兵工厂”,这些动作,都昭示着上汽的雄心。它想让华为的代码在自己的工厂里奔腾,也想让自己的匠心镌刻在华为的算法里。

上汽集团60亿投资华为,能否打破品牌“廉价”瓶颈?-有驾

放眼海外,上汽同样面临着新的“战局”。欧盟的反补贴调查,给中国电动汽车出口的前景,笼罩了一层阴霾。面对高筑的关税壁垒,上汽祭出了“Glocal战略”,强调“全球视野+本土智慧”。说白了,就是要扎根当地市场,摸清当地消费者的脾性,打造更符合当地审美的产品。

上汽集团60亿投资华为,能否打破品牌“廉价”瓶颈?-有驾

MG品牌,是上汽海外“拓荒”的重要一枚棋子。这个有着百年历史的英伦老牌,在上汽的妙手回春下,重焕了青春。全球累计销量突破500万辆,在海外20多个国家跻身销量TOP10,这战绩,足够傲娇。但要真正成为一个拥有全球影响力的品牌,MG还有一段漫长的征程要走。

上汽集团60亿投资华为,能否打破品牌“廉价”瓶颈?-有驾

归根结底,上汽的这次“大跃迁”,折射的是整个中国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从亦步亦趋的模仿,到自主创新的突围;从低端市场的厮杀,到高端市场的逐鹿;从偏安一隅的国内市场,到放眼全球的战略布局,中国汽车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进化”。这条路注定不会平坦,挑战与机遇并存。

正如上汽董事长王晓秋所言,“用户不再只是‘终点站的买单人’,而将变身成为‘起跑线的合伙人’”。这句话,或许才是对上汽“懂车更懂你”的最好诠释。它想做的,不仅仅是卖车,而是与用户携手,共绘未来出行的美好蓝图。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但至少,上汽已经迈出了铿锵的第一步。未来的剧本如何书写,让我们屏息以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