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宝马在7月15日宣布与Momenta合作开发AI大模型智驾系统时,行业震动却在意料之中——这已是BBA(奔驰、宝马、奥迪)中第三家全面接入中国智驾技术的豪华品牌。奔驰联姻Momenta打造"奔驰范儿"领航系统,奥迪牵手华为乾崑智驾,三巨头集体"换装"中国方案的背后,是传统豪车面对蔚小理围攻的绝地反击,还是一场饮鸩止渴的权宜之计?
豪车智驾格局突变:BBA的"中国方案"集体落地
宝马与Momenta的合作绝非孤立事件。奔驰早在2023年就与Momenta联合开发了针对中国路况的L2++系统,通过百万公里实测优化加塞、无保护左转等场景响应;奥迪则分头押注华为与Momenta,形成"双保险"技术路线。三家的选择折射出差异化战略:奔驰强调L3级安全冗余,宝马注重驾驶参与感的人机交互,奥迪则走性价比路线。
这种技术路线的分叉,实则是BBA对中国用户画像的精准切割。奔驰瞄准注重安全的高端客群,宝马锁定追求操控乐趣的年轻用户,奥迪试图用均衡配置覆盖更广人群。但核心矛盾始终存在:当中国智驾方案成为标配,德系豪车的技术光环是否正在褪色?
30万级智驾对决:BBA与蔚小理的场景化较量
实测数据显示,BBA的"混血方案"与本土新势力存在明显代差。硬件上,奔驰CLA采用英伟达Orin芯片+Momenta算法,算力254TOPS,而蔚来ET7四颗Orin-X总算力达1016TOPS;场景应对上,面对胡同会车,奔驰系统选择保守制动,蔚来则能主动寻找空隙通过。
用户调研揭示更深层差异:专业车手赞赏宝马5系智驾模式下方向盘反馈的"机械质感",但网约车司机更倾向小鹏G9的"老司机式"激进变道。这种体验分野,本质是BBA试图在智能化浪潮中坚守"豪华驾驶基因"的挣扎。
市场博弈的三重维度
成本控制成为BBA选择中国方案的关键动因。据内部数据,采用本土供应链可使单车智驾系统成本降低30%,但代价是让渡部分数据主权。奔驰中国研发负责人坦言:"我们需要Momenta的交通场景数据库,这比自建团队节省18个月研发周期。"
消费者认知的转变更具颠覆性。J.D. Power报告显示,37%的豪华车买家将智驾能力列为首要指标,传统品牌溢价正被重新定义。更严峻的是,蔚来已通过"硬件预埋+软件订阅"模式实现持续盈利,而BBA仍困于一次性销售的旧范式。
权宜之计还是战略转身?
短期来看,中国方案确实为BBA赢得喘息之机。中汽数据表明,2023Q2三家新能源市占率下滑趋势已收窄至2.1%。但长期隐忧不容忽视:宝马放弃高通方案导致供应链重组耗费9个月,奥迪双技术路线可能引发售后混乱。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全球化与本土化的撕裂。奔驰中国版Orin芯片与全球平台存在兼容性风险,宝马欧洲用高通、中国用Momenta的"双轨制",可能加剧技术分裂。这种妥协背后,是百年车企面对中国智驾革命时的战略迷茫。
智能驾驶时代的品牌重塑
当城区NOA成为新的豪华门槛,BBA的博弈本质是价值体系的重构。选择奔驰L3意味着为安全冗余付费,青睐宝马则购买人车交互的愉悦感,中意奥迪实则是为性价比投票。这场没有旁观者的战争正在改写规则:要么像奔驰那样将中国方案反哺全球,要么如奥迪般彻底本土化,中间道路或许最危险。正如某新势力高管所言:"智驾赛道从不存在弯道超车,只有换道超车。"BBA的抉择,将决定下一个十年谁主沉浮。
全部评论 (0)